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油器的常见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喷油雾化不良。当喷油压力过低、弹簧端面磨损或弹簧弹力下降时,会使喷油器针阀提前开启、延时关闭,并出现喷油雾化不良现象,导致柴油机功率下降、燃烧不充分而排气管冒黑烟。  相似文献   
2.
以洛马铃薯8号为材料,设置种薯芽眼向上、向下、侧向3个摆向,研究其对早熟春播马铃薯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薯块芽眼摆向不同对性状有较大影响,芽眼向下播种的马铃薯与常规播种(芽眼向上)相比,株高增高4.14 cm,芽眼根增多,匍匐根增加1.1条,地上茎增粗1.12 mm,地下茎增长3.68 cm,匍匐茎增加1.19条,块茎增加1.06个,产量增加272.48 kg/667 m2,而大中薯比例、商品率基本相同,绿薯率极低,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3.
甘甜3 号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自交系J 甜26 为母本,自交系J 甜01 为父本选育的超甜玉米一代杂种。J 甜26 是用美国无名超甜玉米杂交种通过连续6 代自交选育的二环系,J 甜01 是用一不知名的超甜玉米杂交种通过连续6 代自交选育的二环系。2004 年夏在张掖配制J 甜26×J 甜01 组合,2005 年在张掖进行新组合观察试验,2006 年在张掖进行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2007~2008 年参加广东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2009 年进行生产试验及示范,2010 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2010 年在广东、福建、北京、甘肃、河北、湖北等地进行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2 500 hm 2。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糯玉米新品种甘甜糯3号特征特性,并从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期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宁夏枸杞红瘿蚊发生的气象等级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宁夏枸杞红瘿蚊在不同湿度沙土和壤土内的出土率试验结果,确定了不同土壤类型的枸杞红瘿蚊孵化出土的适宜土壤水分条件。根据枸杞红瘿蚊羽化出土后的危害率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田间危害程度的气象关系模型和指标。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枸杞红瘿蚊羽化后的危害高峰期模拟、判断准确,但对夏末以后的预测检验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6.
张立荣 《中国农机化》2012,(2):63-65,71
建立了农用车发动机轴系扭转振动模型,分析了发动机的转动惯量与扭转刚度,建立了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的方程式,分析了农用车用发动机产生扭转振动的原因,提出了发动机扭转振动消减的方法,对发动机的设计和使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甘肃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65万hm2,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据专家估计,遗传改良对美国玉米产量增加的贡献约为60%,我国在35%~40%;因此,在发展玉米的诸多技术措施中,选用优良品种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显著的技术措施。甘肃省目前生产上还是以沈单16和  相似文献   
8.
甘甜4号是以J甜26作母本,以J甜11作父本配制而成的超甜玉米一代杂种。株高177cm,穗位高65cm,抗倒伏,持绿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果穗柱形,苞叶包被完整,籽粒排列整齐,鲜出籽率69.9%,粒长1.1cm,适于加工削粒或鲜穗上市销售。一般每667m2产鲜果穗900kg左右,出苗到鲜穗采收85d(天)左右,适宜西北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金凯8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玉米新品种金凯8号的来源、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整地、科学施肥、覆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小麦ISSR分析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小麦基因组DNA为模板,对ISSR反应程序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试验,建立了一套小麦ISSR分析的最优化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即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2.0mmol/L Mg2^ 、150μmol/L dNTP、200nmol/L引物、60ng模板DNA、2.0U Taq DNA聚合酶:反应程序为第1个循环基因组DNA经94℃预变性3min;40个循环为94℃变性30s,48℃退火60s.72℃延伸90s;最后1个循环完成后,在72℃下延伸7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