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含有单显性抗性基因的11个鉴别寄主,采用离体叶片测定方法对2007—2008年采自甘肃和内蒙古地区的共91个致病疫霉马铃薯分离物的致病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来自甘肃的65株菌中共有28个致病型,有3株可以克服11个抗性基因;总共有超过一半的菌株对抗性基因R7、R9、R11有毒性,而能克服抗性基因R1、R2、R8的菌株数最少。在来自内蒙古的26株菌中,共检测到24个致病型,有2株菌能克服11个抗性基因,共有84.6%的菌株可以对含有抗性基因R7的植株表现出毒性,而R1、R2、R8被克服比例最低。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个地区可优先考虑在菌株采集地种植和选育含有R1,R2和R8这3个抗性基因的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5个地区的芒果果实进行真菌潜伏侵染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的芒果果实普遍存在真菌潜伏侵染现象,且元江与思茅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从芒果果实的部位看,果实蒂部的带菌率最高,果柄、果中部和果端部的带菌率依次降低;从潜伏侵染真菌的种类看,共分离获到6种潜伏侵染真菌,其中分离比例最高的是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  相似文献   
3.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在致病疫霉与寄主的互作过程中,效应因子对于病原物能否成功入侵与定殖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检测了来自中国马铃薯主产区的37株致病疫霉菌中编码Avr3a, Avr4和IPI-O三种效应因子的基因组成,研究发现来自国内的所有供试菌株中只有1株分离自马铃薯的和2株分离自番茄的致病疫霉含有无毒基因Avr3a(编码Avr3aKI),其余菌株均含有avr3a(编码Avr3aEM);所有菌株中都仅含有编码截断蛋白的avr4;从37株国内菌株中共检测到了25种ipiO变异型,其中20种为新变异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变异型仍属于已报道的三类ipiO,而且大部分ipiO变异型为无毒型,可以被抗性基因Rpi-blb1识别。该研究结果表明avr3aavr4普遍存在于中国致病疫霉菌株中,推测大部分菌株可以克服R3aR4抗性基因;而ipiO的无毒变异型仍然普遍存在于国内致病疫霉群体中,可以被马铃薯含有的抗性基因Rpi-blb1识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