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季白菜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菜软腐病是白菜上的三大病害之一,又叫"腐烂病"、"烂疙瘩"、"烂葫芦"、"脓白菜"、"脱帮"、"水烂"等.白菜软腐病菌除侵害白菜外,还可侵害马铃薯、番茄、辣椒、葱、甘蓝、芹菜、莴苣、花椰菜、萝卜、黄瓜等多种蔬菜,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失.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复种指数的增加,夏季白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且价格较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夏季白菜的连年种植、夏季适宜的气候条件、病害防治措施不力,导致白菜软腐病大面积发生,发病率一般为5%~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有的甚至绝产,给农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为减少夏季白菜软腐病的损失,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中国新发现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贵州省赫章县小麦条锈病秋季发生情况,2006年秋季笔者主要对该县古基乡、野马川镇、六曲河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19块地,自生麦病田率为55%,秋播小麦病田率为20.20%。古基乡发病较多,自生麦苗上有多个发病中心,有的秋播小麦田块亦呈现病叶较集中现象。在海拔1660-1910m范围内,都有小麦条锈病发生,说明当地越夏菌源能够为本地区秋苗发病提供充足菌量。对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赫章县小麦条锈病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麦条锈病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ASD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小麦条锈病进行了单片病叶及冠层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发病及处于潜育期的小麦植株在某些特定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不同孢子堆密度的小麦单片病叶的反射光谱曲线也存在相应差异;对小麦条锈病冠层光谱的研究发现,在930nm附近,病情指数(y)与冠层光谱反射率(x)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二者之间的回归模型为:y=-2.5173x+1.2217(R2=0.9484)。  相似文献   
4.
小麦条锈病单叶片光谱和叶绿素含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利用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研究条锈病侵染后小麦单叶光谱和叶绿素含量变化,人工接种条锈病菌在小麦幼苗上,测得接种1~24d的光谱和叶绿素含量,将其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及其一阶微分做相关性分析,利用光谱微分参数进行方程的模拟。接种1~12d,感染条锈病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及其一阶微分光谱在可见光波段呈负相关关系,接种13~24d,两者在可见光波段呈正相关的关系。接种后1~12d的方程模拟中以SDb为变量的模型为最佳模型,接种13~24d的方程模拟中以SDr/SDg为变量的模型为最佳模型,说明可利用光谱参数进行条锈病侵染小麦的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超低温冷冻对德国牧羊犬透明质酸酶(HYD)、顶体酶(ACE)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变化,试验分别对冷冻前后德国牧羊犬精子采用改良明胶底膜法、改良BNPNA法、磷酸苯二钠法对精子HYD、ACE和ACP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温冷冻前后精子HYD、ACE和ACP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解冻后精子3种顶体酶类活性分别与精子活率和顶体完整率呈正相关,其中ACE活性与顶体完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87(P0.01)。3种顶体酶类活性与畸形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ACE活性与精子顶体完整率的相关系数为0.487,相关度大于HYD(0.439和0.459)和ACP(0.440);而HYD活性与精子活率的相关系数为(0.404和0.423),相关度大于ACE(0.377)和ACP(0.369)。说明超低温冷冻使德国牧羊犬精子3种顶体酶类活性均显著降低;3种顶体酶类活性分别与精子活率和顶体完整率呈正相关,与畸形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日光温室黄瓜氮(N)、磷(P_2O_5)、钾(K_2O)的适宜施用量,采用三因子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N、P_2O_5、K_2O用量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N、P_2O_5、K_2O用量为变量因子,以黄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N、P_2O_5、K_2O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当N、P_2O_5、K_2O用量分别达到861.5 kg·hm~(-2)、306.1 kg·hm~(-2)和1 082.0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降至0;N、P_2O_5、K_2O用量分别达到688.4 kg·hm~(-2)、320.2 kg·hm~(-2)和1 230.2 kg·hm~(-2)时,边际品质效应降为0。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得出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产量达138 000 kg·hm~(-2)以上,同时品质综合评分达到88分以上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665.5~827.6 kg·hm~(-2),P_2O_5 267.9~334.3 kg·hm~(-2),K_2O 1 043.1~1 235.0 kg·hm~(-2),适宜的氮磷钾配比为1︰0.40︰1.53。  相似文献   
7.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也日益突出,生产上需要对其进行识别、诊断和信息查询。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Delphi开发了设施作物病虫害信息检索与辅助诊断系统(IRADS-PCP)。该系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树形结构知识库,用于管理设施作物病虫害信息,实现对这些信息不同方式的检索查询和管理功能;通过集成病虫害检索表管理工具,可实现对设施作物病虫害的辅助诊断功能。这一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将有助于设施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02—2012年间691个气象站点7、8月份连续最热10 d均温低于越夏临界温度22℃或23℃的年概率,比较了ArcGIS中反距离权重法、局部多项式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法和普通克里格法4种插值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划的影响,采用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下普通克里格插值法进行了条锈病菌越夏区划;以2002—2012年间7、8月份连续最热10 d的平均温度均值作为区划指标,利用ArcGIS的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下普通克里格法进行了高程插值。结果表明,2002—2012年每年的7、8月份连续最热10 d均温低于越夏临界温度的年概率在20%以上的地区可以认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区,年概率在5%~20%的区域可以视为越夏过渡区,年概率在5%以下的地区可以视为不太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区域。表明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仍主要集中于我国西北、川西北地区,但越夏范围有一定缩减。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该病害是一种气传病害,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流行成灾[1].近年来,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植物病害监测的研究逐渐增多.Nilsson[2]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认为多光谱测量、热红外、数码摄像、雷达、短波、激光、卫星等多种遥感监测技术,在植物病害和植物病害测量中具有很大潜力.无人机遥感也是遥感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航空遥感相比,其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受天气条件影响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应用real-time PCR 定量检测田间小麦条锈菌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快速、及时地定量检测处于潜育状态下的小麦条锈菌菌量,本研究于2009-2010年实施田间试验,在北京和甘肃各设3个试验小区,将小区分割成1 m×1 m或1.5 m×1.5 m的小格。初春刚返青叶片出现症状前,在每小格内采集30片叶,提取叶片基因组DNA,应用已建立的real-time PCR定量测定方法,计算每个样本的分子病情指数(molecular-detected disease index, MDI)。在本试验的天气条件和试验设计下,采样10 d后,调查田间标记采样点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DI,比较MDI和DI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甘肃甘谷3个试验小区的MDI和DI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21=0.813 6,R22=0.884 5,R23=0.592 8);北京上庄3个试验小区的MDI和DI也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21=0.742 3,R22=0.578 4,R23=0.858 4)。本研究证明了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估测小麦条锈病潜育侵染程度的可能性,为建立分子定量测定田间潜育侵染量系统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