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含有单显性抗性基因的11个鉴别寄主,采用离体叶片测定方法对2007—2008年采自甘肃和内蒙古地区的共91个致病疫霉马铃薯分离物的致病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来自甘肃的65株菌中共有28个致病型,有3株可以克服11个抗性基因;总共有超过一半的菌株对抗性基因R7、R9、R11有毒性,而能克服抗性基因R1、R2、R8的菌株数最少。在来自内蒙古的26株菌中,共检测到24个致病型,有2株菌能克服11个抗性基因,共有84.6%的菌株可以对含有抗性基因R7的植株表现出毒性,而R1、R2、R8被克服比例最低。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个地区可优先考虑在菌株采集地种植和选育含有R1,R2和R8这3个抗性基因的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2.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这项公众期待已久的重大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干酪乳杆菌HC12为材料,通过耐酸性、耐盐性、药敏性等指标研究干酪乳杆菌HC12的生物学特性,并优化菌株培养条件,进而提高菌株的生长量以及降胆固醇能力,为进一步发酵培养打下基础。结果表明,在培养环境pH 4.0时,干酪乳酸杆菌HC12生长量最大;干酪乳杆菌HC12的生长量会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NaCl浓度为6.0%时菌体仍能生长,表明干酪乳杆菌HC12有较强的耐渗透压特性;干酪乳酸杆菌HC12对红霉素和四环素两种抗生素敏感,但对氟哌酸和庆大霉素两种抗生素不敏感;在30℃、pH 4.0的条件下,以MRS培养基配方为基础,调整葡萄糖浓度为2.0 g/mL,酵母粉浓度为2.5 g/mL,牛肉膏浓度为3.0 g/mL,达到最适培养基;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48 h,干酪乳酸杆菌HC12对胆固醇的去除能力最强,清除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4.
韩淼  蔡禄  贾晋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151-152
以分布于内蒙古地区盐渍土的藜科盐生植物盐地碱蓬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染色体数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的染色体为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16,基数为x=8。染色体中有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3种,盐地碱蓬属于"1B"型,且其核型不对称系数均小于60%,属于较为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5.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在致病疫霉与寄主的互作过程中,效应因子对于病原物能否成功入侵与定殖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检测了来自中国马铃薯主产区的37株致病疫霉菌中编码Avr3a, Avr4和IPI-O三种效应因子的基因组成,研究发现来自国内的所有供试菌株中只有1株分离自马铃薯的和2株分离自番茄的致病疫霉含有无毒基因Avr3a(编码Avr3aKI),其余菌株均含有avr3a(编码Avr3aEM);所有菌株中都仅含有编码截断蛋白的avr4;从37株国内菌株中共检测到了25种ipiO变异型,其中20种为新变异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变异型仍属于已报道的三类ipiO,而且大部分ipiO变异型为无毒型,可以被抗性基因Rpi-blb1识别。该研究结果表明avr3aavr4普遍存在于中国致病疫霉菌株中,推测大部分菌株可以克服R3aR4抗性基因;而ipiO的无毒变异型仍然普遍存在于国内致病疫霉群体中,可以被马铃薯含有的抗性基因Rpi-blb1识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