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8篇
  9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紫云英联合收获物料组分构成复杂及其小差异混杂特性,使其在分离清选作业过程中存在高含杂、多损失等问题,提出“先筛分、再气流清”的作业模式,设计了紫云英联合收获物料分离清选机,并对喂料斗出口处料层厚度调节机构、筛分装置、集杂除尘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选型与参数计算。基于DEM-CFD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物料层调节厚度、筛分装置驱振振幅和吸杂管道风量调节手柄挡位等主要影响因素合理的取值范围,运用Minitab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籽粒清洁率和夹带总损失率为响应值,得到影响紫云英联合收获物料分离清选机作业质量的最优因素参数组合:物料层调节厚度为16.8mm、筛分装置驱振振幅为35mm、吸杂管道风量调节手柄在挡位5,此时,籽粒清洁率均值为98.07%,夹带总损失率均值为2.96%,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后抛式免耕播种机碎秸装置离地高度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秸秆粉碎后抛式免耕播种机田间作业时,碎秸装置入土灭茬造成作业负载大、秸秆输送装置拥堵和卡滞的问题,该文研制了基于双扇形孔金属检测圆盘和接近开关的扭转变形采集装置,以有效监测驱动轴的转速和因扭矩负载变化引起的驱动轴错位角。设计了基于32位ARM CortexTM-M3核微处理器的碎秸装置离地高度自动控制系统,实时采集驱动轴转速和错位角,分析其变化趋势,辨别作业工况,输出相应电磁阀控制信号,驱动液压缸适时调整碎秸装置的离地高度,稳定作业负载。试验结果表明,在2 500 r/min的驱动轴额定转速下,碎秸装置离地高度的改变使作业负载变化时,自动控制系统使驱动轴的转速控制在2 448~2 632 r/min之间,驱动轴错位角的变化量为±0.002 4 rad,控制信号对错位角变化的响应延时为0.24 s。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碎秸装置离地高度自动控制系统后机具的通过性极大改善,堵塞现象消失,作业效率提高52.9%,碎秸作业后地表残茬高度降低43.4%。该设计利用驱动轴转速和错位角的变化趋势辨别作业工况,消除了机械结构参数和材质差异等因素对驱动轴错位角的影响,可为相关农机具扭矩负载定性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花生、马铃薯等土下果实收获过程中,实时控制挖掘深度是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前提.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农机自动限深相关技术概况,提出了一套基于SensComp公司的6 500超声波测距模块的自动限深测量和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本自动限深技术对于土下果实收获减阻降耗、提高作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紫云英绿肥规模化种植区域的绿肥高效、低耗机械化翻压,基于前端埋切、后端翻压的结构配置思路,设计了一种无动力输入的紫云英绿肥盛花期埋切翻压组合作业机。对盛花期紫云英生物学特征及压切特性开展研究,进而设计了辊筒组件、前悬挂连接组件、栅条式翻转犁等主要工作部件;通过理论计算和力学分析,得到实现紫云英茎秆顺畅埋切的压切辊半径为305 mm、压切刀滑切角范围为34. 3°~55. 7°;采用水平直元线法设计了栅条式犁体曲面,推导得到导曲线抛物线方程,并绘制了犁体直元线角变化规律图。紫云英绿肥盛花期田间翻压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具作业速度为5. 8~6. 0 km/h条件下,茎秆切断长度合格率92%,耕宽稳定性变异系数3. 7%,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5. 6%,土垡破碎率85. 6%,植被翻压覆盖率98. 3%,试验指标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设计的埋切翻压组合作业机工作效率可达0. 67~1. 20 hm2/h,在翻压质量和组配方式上明显优于目前我国常用的畜力犁、铧式犁、旋耕机等翻压方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紫云英种子收获期机收损失率情况,对比分析了星光XG788ZK和久保田PRO688Q两款联合收获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测算结果表明,紫云英种子收获期采用稻麦联合收获机收获可以有效代替人工收获,大大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劳动成本,但存在损失率高、品质差异较大等问题,试验地块理论产种量为36.13kg·(667m^2)^-1,采用星光XG788ZK和久保田PRO688Q两款联合收获机收获紫云英种子时,实收种子产量分别为25.1kg·(667m^2)^-1和24.5kg·(667m^2)^-1,机收损失率分别为31.5%和32.1%,另外,机收、摘荚的紫云英种子千粒重分别为3.23g和3.42g。最后,通过总结分析紫云英种子机收损失率致损原因,为研发紫云英专用联合收获机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1984年春蚕期,我们在丁咀乡周夏村用喷施“EF”(一种化学活性物质)的桑叶养蚕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蚕品种为苏_(?)×苏_5,“EF”为广东省雷州林业局产品。 2.方法:84年春期用75ppm浓度的“E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生产实行责任制后,为了推广科研成果,1983年省科委组织成立了全省技术指导组,采取分层次承包办法,进行了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的尝试。这一年,我们与宿迁县农业局签订了花生根瘤菌的技术承包合同,县农业局又在晓店乡和曹集乡成立应用技术承包组,分别和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现将我们的做法和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甜菜生产与机械化收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菜作为主要的糖料作物,近年来其生产与机械化收获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本文阐述了甜菜在世界主要区域的种植生产与分布情况以及在我国的种植分布情况,简要分析了甜菜的人工收获、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的机械化收获历程.阐述了国内外甜菜机械化收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甜菜机械化收获当前的实际情提出了甜菜机械化收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4LT-A型错行作业挖掘甜菜联合收获机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针对中国北方甜菜主产区机械化收获水平低下、缺乏先进适用的国产甜菜联合收获技术装备问题,研制了一种可自动对行纠偏的错行作业挖掘型甜菜联合收获机。该机配套50 k W以上拖拉机,一次作业2行,完成打叶切顶、挖掘输送、清杂装卸作业,纯生产率大于0.3 hm2/h,适宜种植形式为单垄单行、种植面积适中、对象为农场和种植大户收获使用。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收获质量良好,块根含杂率小于2%,块根折断率小于3.5%,切顶合格率大于85%,块根损失率小于4%,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符合甜菜收获要求。该研究攻克的自动对行纠偏、仿形切顶、低损挖掘等技术为推进主产区甜菜联合收获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EF促进剂是从按树中提取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由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与广东雷州林业局共同研制而成。具有增强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干物质积累,抑病抗逆、离体保鲜和提高糖度等功能。1983~1985年,我站进行了在棉花上应用EF的试验,结果如下: 1.EF浸种对种子发芽和棉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