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夏训对优秀运动员铁调素等铁营养状况以及IL-6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26人(男15人,女11人)参加测试,调查夏训前和夏训后血红蛋白、铁调素、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白介素6变化情况。结果:夏训后,男运动员组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显著上升(P<0.05),总铁结合力显著下降(P<0.05),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女运动员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极显著上升(P<0.01),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结论:夏训可引起运动员炎症因子升高、铁调素升高,导致功能铁不足;铁调素介导的铁代谢紊乱可能是运动性低血色素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庆  王义祥  李欣欣  翁伯琦  廖红 《草地学报》2020,28(6):1519-1526
为提高豆科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牧草的结瘤能力和固氮效率,促进决明属牧草在酸性土壤中的应用及推广,本研究以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和羽叶决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为试验材料,通过分离、纯化、nodA基因鉴定等方法,从酸性土壤里决明属牧草的根瘤中分离到10株候选根瘤菌株系。16S 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这10株根瘤菌均属于慢生型根瘤菌。回接试验表明,上述10株根瘤菌均能与圆叶决明共生,形成根瘤。与不接种的对照相比,其固氮酶活性为0.08~4.65 μmol·g-1·h-1,植株干重、SPAD值和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9.17%~372.14%,399.27%~789.05%,235.00%~1043.33%。其中,4株根瘤菌TXR2,TXN1,WYSR1,JYN6对圆叶决明氮营养贡献最大,并且TXN1与宿主共生形成的根瘤数目最多,而JYN6的固氮酶活性最高。说明本研究分离鉴定到4株决明高效根瘤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桂夏豆2号是以桂早一号(矮脚早×北京豆)为母本,巴西13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55.25 kg/hm2,较对照埂青82增产30.2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00.95 kg/hm2,较对照埂青82增产38.33%,蛋白质含量41.67%,油分含量19.08%,耐低磷、耐酸铝能力较强.适宜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江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植物根系生长的三维可视化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模拟植物形态结构的L系统理论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建立了模拟植物根系生长的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并利用随机参数L系统方法对豆科作物根系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运用根构型不同的大豆品种与玉米进行间作,比较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间作作物的生物量、氮磷含量都显著好于单作。玉米与浅根型大豆品种巴西10号间作,间作优势大于与深根型大豆品种本地2号。说明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间作系统的氮磷养分竞争比率表明,玉米/大豆这类豆科/禾本科间作组合的优势主要来自对氮的优势性吸收,而玉米与不同基因型大豆间作的优势差异则主要来源于对土壤磷吸收的差异。浅根型大豆品种不仅有利于两种间作作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同时还有利于对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根构型分析在豆科作物磷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根构型的概念、根构型的研究方法及豆科作物根构型与磷效率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初步研究表明,豆科作物根构型的一些指标(根重、根长、根吸收面积等)与磷效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建议拟合具有普遍意义的根构型综合指标,指导豆科作物磷效率遗传性状改良.  相似文献   
7.
不同根构型大豆对低磷的适应性变化及其与磷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土壤低磷胁迫下大豆的根形态、构型适应性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大豆生长和磷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具有不同根构型和磷效率的51个大豆品种,分别在广东省博罗县和英德县两个试验点的酸性缺磷红壤上,分春播和夏播两个季节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低磷、高磷处理下根形态、构型的差异及其与大豆生长和磷效率的关系。【结果】低磷处理下供试大豆基因型间生物量和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供试大豆基因型的根形态、构型与磷效率密切相关,浅根型大豆根系具有合理的三维空间分布和较长的总根长,其磷效率和产量最高;低磷条件下,浅根构型和深根构型的大豆基因型根构型可塑性最小,中间根构型的大豆供试材料根构型最不稳定,可塑性最大。【结论】缺磷是供试酸性红壤上大豆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大豆具有适应低磷土壤的遗传潜力;土壤中磷的有效性等环境因素对根构型具有调节作用;具有较好根形态构型的大豆基因型有利于从耕层土壤中吸收有效磷和其它养分,其产量和磷效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
磷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参与重要的代谢活动,有效磷含量低已经成为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磷高效的柱花草基因型TPRC2001-1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首次克隆到柱花草编码只含有SPX结构域蛋白的基因,SgSPX1。该基因cDNA全长1 324 bp,编码29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33 ku。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促进SgSPX1在柱花草根部的表达,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到低磷胁迫的调控,该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柱花草适应低磷胁迫的信号网络提供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养分管理对安溪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扬  孙丽莉  廖红 《土壤学报》2020,57(4):917-927
安溪是铁观音的主产区,茶园养分管理滞后已成为该地区茶叶生产的瓶颈,本研究旨在为该地区茶园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5年在安溪县采集了50个茶园的茶青与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5项主要肥力指标和茶青中9种主要次生代谢物含量;并根据茶农氮肥用量调研数据,初步将茶园养分管理划分为:少量、中量和过度型等三种方式。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发现,此分类方式可解释34.4%(P0.001)茶园土壤肥力参数的总体差异,说明此分类方式能反映出不同茶园养分管理的总体水平;并且,养分管理对表层土壤有效磷的影响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养分管理对茶青综合品质的影响可解释品质总差异的7.48%(P0.001);大部分茶青次生代谢物在中量型管理下含量最高。说明养分管理影响安溪茶园土壤的肥力状况,施肥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该地区的建议施氮量约为200~400 kg·hm~(–2)·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