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流互感器在制造过程中以及大修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接线错误或者端子标识错误情况,继而造成极性错误问题。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二次输出电流极性相反,会造成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事故,还会造成测量和计量失准。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甜瓜育种课题组自行培育的黄肉H86、清白肉Q94、白肉B99、橘黄肉J149和绿色肉L168这不同肉色自交系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以及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及中性转化酶(NI)等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并对甜瓜果实糖积累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H86果实蔗糖合成酶活性与蔗糖积累量紧密相关,30d蔗糖含量到达峰值,属蔗糖积累型;Q94果实内高水平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对葡萄糖、果糖积累以及促进果实形态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属还原糖积累类型;B99整个发育期蔗糖合成酶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酸性转化酶活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花后25d活性均处于首位,属蔗糖积累类型;B99幼果期葡萄糖含量较高,蔗糖积累量在果实整个的生长发育期内都保持上升趋势直至成熟,果糖积累量与蔗糖合成酶活性及中性转化酶活性相关,该自交系品种属于蔗糖积累类型;J149果实内葡萄糖和果糖均在花后25d时开始积累直至成熟,成熟时葡萄糖含量居于首位,果糖合成升高与中性转化酶活性上升有关,属还原性糖积累型;L168成熟果实内蔗糖含量居于首位,果实内酸性转化酶活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的变化对甜瓜果实品质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属于蔗糖积累型。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五岳河水污染现状,结合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的特点,从场地选择、工艺类型选择等方面论述利用人工湿地法解决五岳河水污染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农民朋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富裕.他们家家都有余钱剩米,吃穿不愁;住的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个个崭新的院子,一栋栋漂亮的小楼,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曾多次走访过农家,里面的设施都很"现代":洗衣机、电视机、收录机甚至电脑都有了.有的农民朋友,还很重视居室文化的建设,在墙壁上悬挂着书画作品.墨色袅袅,给人一种文化品味、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素养.这是很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5.
据西班牙《加利西亚之声》载文,中国时尚美学界推出了“东方美女”的脸部五官衡量准则。标准为:首先必须头呈椭圆状,五官端正,具体脸形以瓜子脸为标准,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应为34:21。眼睛的大小范围则比较宽泛,  相似文献   
6.
聂鑫  张银岭  汪晗  张安录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628-2632,2640
利用武汉市主要基本农田保护区江夏区161份农户的调查问卷,从农户视角分析现有制度存在的缺陷.结果表明,农户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直接和主要参与者,其对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意愿也并不明显,因此基本农田保护的执行浮于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基层加大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时效、制定合理的经济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农户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羊河流域2000-2016年卫星遥感数据和7个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沙尘暴资料,使用一元回归趋势法、线性倾向率、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该流域植被覆盖与沙尘暴频次、持续时间、强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关系,探讨其对沙尘暴发生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流域植被轻微增大,NDVI以每年0.000 9的速度增大,200...  相似文献   
8.
<正>无线公网具有覆盖率高、接入方便、安全可靠的优势,在供电企业通信专网没有抵达的区域采用无线公网就成为一个现实可行的途径。可以接入无线公网的各种远程终端设备通常都引出一条通信天线,这种天线底座上嵌入一块磁盘,天线可以简单地采用吸附方式固定到铁磁性箱体上。远程终端设备通常安装在一个金属箱体内,箱体表现形式如控制屏、开关柜、箱变、表箱、端子箱、接线盒等。实际工程应用中,这些箱体  相似文献   
9.
绥粳28是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优质、抗逆、香型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对该品种未来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今后寒地优质粳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氮磷钾积累量及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同时探讨双季稻吸收利用氮、磷、钾素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不同、磷钾投入量相同条件下的双季稻产量、双季稻氮、磷、钾积累量、双季稻氮、磷、钾素利用效率及磷钾吸收利用与氮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季稻产量在一定范围内(早稻0~105 kg/hm~2,晚稻0~146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之后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施氮条件下,早稻产量最高的处理为75%N(105 kg/hm~2),比CK(不施化肥)增产58.1%;晚稻产量最高的处理为100%N(146 kg/hm~2)处理,比CK增产67.6%。施氮水平对双季稻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有显著影响,早、晚稻稻谷氮、磷、钾积累量均以100%N处理最高。不同施氮水平对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也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施氮量可以增加双季稻产量,促进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同时提高双季稻的氮、磷、钾素利用效率。综合考虑双季稻产量效应及氮磷钾养分的有效吸收利用,双季稻施氮量为105~146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