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9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29篇
  70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桃(Averrhoa arambola L.)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热带水果。本试材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分场种植的3年生盆栽马来西亚甜杨桃,砧木为酸杨桃。在杨桃的开花期,选择生长势、开花数量和时间较一致45株为试材,再选择受精时间一致的果实做标记。采样时问从开花后(2003年7月15日)至杨桃充分成熟(2003年10月25)。测定杨桃果实中的糖(蒽酮比色法)、有机酸(HPLC法)、维生素C(2,6-二氯靛酚钠滴定法)和单宁(高锰酸钾滴定法)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色素及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以苹果(Malus pumila) ‘长富2’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套袋对果皮色素及果肉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果果皮色素、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具有同对照果基本相同的消长规律, 但含量均始终低于对照; 摘袋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升高, 且花青苷积累速度明显快于对照; 套袋主要降低了果实中山梨醇和蔗糖的含量, 果糖和葡萄糖降低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野生金头闭壳龟的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方  吴孝兵 《野生动物》2005,26(5):51-54
笔者于2001-2004年对金头闭壳龟(Cuoraaurocapitata)的野生种群的分布、数量及相关生态学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金头闭壳龟目前仅分布于青弋江源头和上游即北纬30°-30°52′的少数支流中,具体为安徽省泾县的古坝、蔡村和孤峰三地的山涧溪流以及黟县红星乡的清溪河流域。野外种群数量十分稀少,目前已不足400只。金头闭壳龟主要栖息在水质清澈、两侧植被茂密或一侧山脚多石缝的山涧溪流中。经对曾经发现过金头闭壳龟典型地带的各种生态指标的测量表明,泾县古坝乡沈村上沈村段的古坝河段的以及蔡村乡的东园至爱民段的丁溪河段,相比而言仍不失为金头闭壳龟较为理想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4.
中华鼢鼠的危害,是造林成活率低,林地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务必要作好鼢鼠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秃尾河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利用秃尾河流域1970~2005年36 a来的气温、降水和天然径流量数据,对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量年际和季节性的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气候因子与径流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秃尾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升高趋势,以冬季升温为主;年降水表现为缓慢减少趋势,降水减少主要表...  相似文献   
6.
棉花油分合成相关基因的SSCP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棉花油份合成相关基因(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LPAAT; 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设计了75对引物,在8个棉花品种中运用SSCP技术...  相似文献   
7.
Increasing yield is a high priority in most breeding programs. Approximately 600 soybean cultivars had been released by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in Northeast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agronomic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is essential for planning further plant breeding strategies in soybean. In this study, 45 representative soybean cultivars, from maturity groups 00 and 0, released from 1950 to 2006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compared in field conditions for 3 consecutive year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ed yield and year of cultivar release was indicated with a 0.58%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Seed number per pla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yield gain, with a 0.41% increase per year. Pod number per plant and seed size varied slightly with the year of cultivar release. Although variation in protein was from 37.0% to 45.5%, and oil concentration was from 16.7% to 22.0%, their concentrations were not consistently related to year of cultivar release. A 33% increase in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10.6% increase in plant dry weight and 19.0% increase in harvest index (HI) were found, while leaf area index (LAI) decreased by 17.3%. Modern cultivars have higher photosynthetic rates than their predecessors. The reduced plant height gave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lodging, with the lodging score dropping from 3.2 in 1951 to 1.0 in 2006. Seed resistances to disease and pest infestation were also improved. Yield stability was enhanced over years,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stable pod production across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 flow diagram to explain the contributors to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oybeans in Northeast China was developed.  相似文献   
8.
李晓冰  华育平  张进 《野生动物》2008,29(3):135-137
2007年秋我们从迁徙水禽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中分离出一株H6N1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Mallard/Heilongjiang/301/2007.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其非结构蛋白基因(NS)进行了全序列的扩增,并在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A/Mallard/Heilongjiang/301/2007属于欧亚系禽流感病毒,此株病毒NS基因与duck/Hokkaido/Vac-1/2004 H5N1株NS基因同源率高达98.5%,可能与北海道地区禽流感病毒具有共同起源.另外此株病毒NS基因在263~277位并没有发生15碱基的缺失,所以应属于等位基因A,亚系Ⅰ型.  相似文献   
9.
简便高质量的食用菌总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TE法是针对食用菌多糖含量高而设计的一种提取食用菌总RNA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灵芝、香菇和白腐真菌TR16菌株的菌丝体为材料,采用STE法提取其总RNA,同时以Trizol法作对照。结果表明:采用STE法提取的三种菌丝的总RNAA260/A280比值在1.80~2.10范围内,A260/A230略大于2.00;而Trizol法提取的总RNAA260/A280比值小于1.80,A260/A230小于1.90,明显比STE法效果差;总RNA电泳检测表明:STE法的3条带(28S rRNA、18SrRNA和5SrRNA)清晰,无拖尾,无杂带,效果比Trizol法好;将STE法提取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后合成双链cDNA,进行预扩增,电泳显示呈弥散状;再进行选择性扩增,有相同或相异的条带。进一步表明STE法提取的总RNA质量较高,可以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基因组信息。【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法, 通过乳酸分解培养基(LADM)初筛、梭菌增殖培养基(RCM)复筛, 从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菌株, 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乳酸转化特性试验、基因组重测序和框架图测序, 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分离得到1株分离菌LY33, 基于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酸梭菌。菌株LY33对乳酸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在生长第6天可将66 mmol的乳酸基本转化完全, 生成17 mmol左右的丁酸。LY33菌株的重测序表明, 其编码基因整体变异较小, 与参考基因组相比, LY33菌株全基因组杂合比率为0.02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变异总数21 590个(占整个基因组0.4666%), 插入缺失(InDel)突变总和594个(占0.0128%), 不存在拷贝数变异(CNV), 结构变异(SV)注释的变异总数103个(占0.0003%)。突变基因主要为与菌株生长、能量代谢调节、维生素合成(特别是生物素)有关的基因, 分布于2条染色体的多条序列上。LY33菌株框架图测序及其编码基因蛋白的功能注释表明, 其基因组序列长度4 627 127 bp, GC含量28.60%, 含有4 171个基因, 编码区总长度占比84.12%, 参与了糖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和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等多种代谢途径转化过程, 基因组中抗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杆菌肽、VanI糖肽抗性基因个数较多。【结论】 本研究从饲喂4%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LY33菌株, 经鉴定为丁酸梭菌, 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可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用于微生态制剂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