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于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系菜用藜麦的品质及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的菜用藜麦品系,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提供的13个菜用藜麦品系LMV2018013~LMV2018025的产量、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MV2018018产量12 399.6 kg/hm2、硝酸盐含量1 760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93%、粗蛋白含量89.1 mg/kg、维C含量574 mg/kg,产量高,营养及食味品质佳,综合表现突出,适宜进一步选育,审定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一种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藜科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子粒具有极高而且全面的营养价值,被NASA列为人类未来移民外太空空间的理想"太空粮食"。藜麦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比藜麦与菠菜叶片的主要营养成分发现,藜麦叶片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高。藜麦作为蔬菜培育和食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优势。筛选和培育低草酸和低硝酸盐的藜麦品种,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富硒谷子开发不规范、硒含量标准不一致、缺乏标准化富硒谷子生产技术等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发制定了集品种、产地、栽培技术、硒肥使用于一体的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从生产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中耕施肥、收获等环节对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进行了规范,2015年12月通过了专家审定,2016年2月1日发布实施(DB 13/T 2320—201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下藜麦品种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的深入研究,旨在为干旱地区的藜麦品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不同颜色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灰色品种>白色品种>黑色品种>红色品种。红色藜麦种子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处理下,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在PEG-6000浓度为9%时,红色藜麦种子的发芽性能达到最大值。此外,各色藜麦种子的胚根长度和鲜重也在这个浓度下达到最大值。然而,当PEG-6000的浓度增至12%时,对胚根长度和鲜重的抑制效应变得显著,且其数值降至最低水平。在低浓度范围(3%~9%)的PEG-6000溶液中,4种颜色的藜麦品种均表现出一定的耐旱能力,其中红色品种的耐旱性表现最出色。综上所述,通过对干旱条件下藜麦种子的萌发及生长特性进行细致研究,有望为干旱地区藜麦品种的选育与种植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信息平台及调研数据,以河北省为例,采用密切值模型评价不同区域(平原区和山地丘陵区)的谷子(Setaria italica)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显示,平原地区的机耕+机播+联合收割机(简化栽培技术)种植模式综合得分为0且最低,排在第一位;山地丘陵区的机耕+机播+联合收割机(简化栽培技术)和机耕+机播+联合收割机(苗后除草剂)种植模式综合得分分别为0.013 0和0.065 7,排在第一和第二位。因此,平原区谷子种植的最佳技术模式是机耕+机播+联合收割机(简化栽培技术),而山地丘陵区谷子种植采用机耕+机播+联合收割机(简化栽培技术)和机耕+机播+联合收割机(苗后除草剂)均可以达到较好的效益。最后从品种技术、农机、国家政策方面提出发展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硒的不同价态和浓度对谷子硒含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硒的不同价态和浓度对谷子硒含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硒酸钠(Na_2SeO_4)和亚硒酸钠(Na_2SeO_3)对谷子根部硒含量、叶部硒含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酸钠处理对根部硒含量的积累影响显著高于亚硒酸钠处理;在低硒浓度(<1×10~(-2)mmol/L)时,硒酸钠对叶部硒含量的影响高于亚硒酸钠,在高硒浓度(>1×10~(-2)mmol/L)时,亚硒酸钠对叶部硒含量的影响高于硒酸钠,3×10~(-2)mmol/L亚硒酸钠浓度最有利于叶部硒含量的积累;硒浓度越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越低;无机硒含量和形态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养分的可持续性,探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谷子减肥增效,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谷42’为材料,在总养分一致的条件下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无肥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NPK)、有机肥替代30%化肥(NPKM)、单施有机肥(M)共4个处理,探究较常规化肥减少肥料用量30%的条件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谷子产量、生物量、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的定位试验,NPKM处理的产量为6042.3 kg/hm2,较NPK、M和CK处理分别增加了10.8%、12.9%和27.2%。NPKM处理显著提高了单株生物量,比NPK、M和CK处理分别提高了12.8%、5.6%和33.8%。与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0.1%,达到显著水平,对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pH值无显著影响。NPKM土壤酶活性高于NPK、M和CK处理。在总养分一致化肥减量30%的情况下,NPKM处理改善了土壤养分并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加了生物量和产量,有助于植株营养吸收,利于谷子生长发育,为谷子减肥增效、绿色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为饲用谷子育种提供优质种质资源,为高品质饲草生产奠定理论依据,对日粮饲料配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河北省17份夏播饲用谷子品种(系)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农艺性状,测定灌浆初期其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采用豆科与禾本科等级划分标准、饲料相对值(RFV)和饲料分级指数(GI)3种评价指标对17份饲用谷子进行了品质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1)S2014794、S20151375和S2014742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较高(最高分别达37.26和18.92t·hm~(-2)),可用作高产饲用谷子品种资源;而虎的尾2、郑10和Z281的籽粒产量较高,并且其灌浆初期与成熟期鲜草和干草产量也属于中上等水平,因此可用作高产粮饲兼用谷子品系资源;茎叶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升高,成熟期灌浆期抽穗期,S2014907、S20151375、K2908和K1955茎叶比较低,可作为叶量丰富型品种资源;衡HN201026和虎的尾2可作为高杆型品种资源。2)S2014907、S2014742的CP含量分别为11.81%,11.63%,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品种;郑10和金绿谷的NDF分别为39.95%和40.06%,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品种;饲草4号的ADF为14.73%,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品种。不同的饲草评定方法对饲草等级划分结果不同,但总体趋势一致,采用豆科与禾本科等级划分标准,饲用谷子的品质为中上等水平,是较好的饲草品种。利用GI划分的饲草等级比利用RFV划分的等级普遍降一级,综合3个等级划分,郑10、K3970、金绿谷、饲草4号、K359、K2908、YC264、冀草谷1号饲用价值比较好,可作为高营养价值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和促进密切值模型在农业技术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对近几年的国内密切值模型的应用文献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该模型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医学、环保等各个领域,同时,不乏将密切值模型进行改进的研究文献。该模型在农业技术研究领域也有学者应用,但是应用不多,本研究就是分析密切值模型的研究方法,期待密切值法能够在农业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进而为中国农业技术综合评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