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树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桑树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优条件,为今后桑树原生质体融合、新种质的获取等植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酶解法和血球板计数法,对桑树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酶、酶液组合、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等都对原生质体的制备有显著的影响,较适宜桑树叶片游离的组合条件是1.0%纤维素酶+0.5%果胶酶+0.2%离析酶+0.6mol/L甘露醇+CPW盐溶液,酶解温度为28℃±2℃,酶解时间为6h。在此条件下可获得高产量的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2.
“安的宁”是用山梨酸酒精在特定条件下混配酸、醛消毒药研制成功的一种安全喷雾消毒剂。经中国兽医监察所等单位检测,能够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新城疫病毒,鸡败血霉形体等10多种病原菌。北京  相似文献   
3.
伴随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国耕地非农化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碳排放迅速增加、生态环境和温室效应不断恶化。鉴于此,该文将耕地非农化与碳收支纳入统一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1996-2020年间耕地非农化带来的碳收支盈亏量。结果表明:1)整体分析判断,中国耕地非农化处于递增趋势且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并呈现耕地规模递减、建设用地递增状态。2)模拟结果显示,1996-2020年全国耕地由1.293×108hm2减少到1.204×108hm2,建设用地从2.407×107 hm2增加到3.073×107 hm2,并且耕地非农化碳汇量由7.90×108t减少到7.48×108 t,碳源量从9.34×109t增加到1.17×1010 t。3)区域比较发现,全国耕地非农化碳收支表现为碳源且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并且2020年东部地区碳支出量最大为5.029×109 t,西部次之为2.261×109 t,中部略小于西部为2.216×109 t,东北地区最小为1.084×109 t。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农民和社会两个视角分析耕地资源的效用,依据价值源于效用的经济学观点,对耕地资源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耕地资源的综合价值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接着分别采用收益还原法、替代法和比较分析法量化了耕地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最后,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栖霞区耕地资源的综合价值为3 244 663.38元/hm2,其中,社会和生态价值达2 912 216.57元/hm2,占总价值的89.75%。可见,由于人们主观认识和农地市场客观缺陷,当前近90%的耕地价值没能显化。  相似文献   
5.
直肠抓掏治疗牛“起腱”,是流行于贵州盘县民间最古老的治疗牛病的方法,术者用手在直肠内掏出病牛的粪、血,病牛痊愈。该法疗程短、治愈率高,结果令人满意。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前胃驰缓、瘤胃积食、瘤胃臌胀是兽医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分季节,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均可发生,以成年牛发病较多,对这几种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也不尽相同。常因疗程拖长,抵抗力下降,循环衰竭而死亡。为了探讨对这三种病的有效疗法,多年来我在农村基层诊治过程中,认真总结民间治疗牛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中兽医针灸理论,土洋结合,中西并用,应用直肠抓掏、穴位插枝、药物注射治疗牛的前胃疾病,取得疗效高、疗程短的满意效果。一方多治,省去了繁琐的用药。此法简单实用,就地  相似文献   
7.
BIOSIS Previews网络数据库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文化景观的定义,以徽州九华山月松阁五星级度假酒店为例,综述了徽州传统文化景观的价值,并通过对文化景观的要素和意境两方面的分析,深入体会历史文脉,保留当地传统特色,实现徽州传统文化景观的传承与提炼。  相似文献   
9.
<正>猪的胃肠疾病是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以前对该病多采取肠道消炎、止泻、整肠、健胃及补液等药物疗法,其结果是恢复慢、疗程长,用药成本高,治疗又复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七分针灸,三分用药";"针不离方,方不离针",试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70年代 ,基因工程及杂交瘤技术的相继诞生以及生物加工与分子生物学的蓬勃飞速发展 ,宣告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应用时代的到来。事实证明生命科学技术的高效、科学、环保化进程发展 ,已经引起了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及其相关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据统计 ,许多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成果已在我国水产渔业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 1985年中科院水生所率先运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世界第一批转基因鱼 ,2 0世纪 90年代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及雌核发育等综合育种的新工艺技术选育而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建鲤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