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评价乌锦颗粒剂的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别以昆明小鼠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乌锦颗粒剂的半数致死量(LD50)>40 g/kg体重,最大给药量为160 g/kg体重,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80倍;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动物一般情况正常,试验组Wistar大鼠增重和饲料消耗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中雌鼠血清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及雄鼠CREA和肝脏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Wistar大鼠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高剂量组Wistar大鼠肝脏出现轻微颗粒变性,其他组Wistar大鼠组织结构清晰正常。结果表明,高剂量的乌锦颗粒剂能抑制肝脏对游离胆红素的摄入及蛋白质的合成;低剂量和中剂量乌锦颗粒剂此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乌锦颗粒剂临床用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仔猪腹泻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仔猪腹泻的病原复杂,且有些病原变异速度快,导致近年来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仔猪腹泻病的病原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弄清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仔猪腹泻病原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病原的主要功能编码基因和功能蛋白在病原侵袭宿主过程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从病原的主要编码基因和功能蛋白的角度,对近年来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细菌、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根据近年来的仔猪腹泻病病原学的研究进展,对未来仔猪腹泻病原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甘肃地区导致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采集甘肃省部分地区新生仔猪腹泻病料104份,采用16SrDNA扩增技术对细菌性病原进行鉴定,经标准诊断血清确定其血清型,并用药敏纸片法对细菌性病原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5份病料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4份病料中分离得到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的沙门菌;肠道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主要以O78:K80(B)为主;该地区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表明:甘肃地区新生仔猪腹泻的细菌性病原主要是大肠埃希菌,且多重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4.
羔羊腹泻细菌和病毒病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羔羊腹泻的因素多样,细菌和病毒感染是最关键的因素,其危害也最严重。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引起羔羊腹泻的病原开展了大量研究,旨在探明引起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年来,对病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主要编码基因和功能蛋白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流行病学。作者从分子水平将近年来导致羔羊腹泻的主要细菌和病毒病原进行综述,并据此为羔羊腹泻病原学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甘肃地区大肠埃希菌对新生羔羊腹泻的致病性及其耐药性,从甘肃省8个养殖场采集新生腹泻羔羊粪便92份。采用16S rDNA扩增结合微生物鉴别培养技术对病料中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随机选取分离的6株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92份病料中分离得到2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选取的6株菌均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的大肠埃希菌对羊场常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表明大肠埃希菌仍是引起甘肃地区新生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而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