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130篇
  244篇
综合类   1323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533篇
园艺   182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水稻病程相关蛋白质OsPR1A的表达受上游抗病基因Xa21调控,接菌后早期启动Xa21介导的OsPR1A较高水平表达对水稻抵抗白叶枯病菌至关重要。同时OsPR1A也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的诱导表达。对于OsPR1A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作为抗性反应发生的标志基因佐证其他基因或途径在抗性中的作用,缺乏直接的证据证实OsPR1A本身的生物学功能。【目的】通过获得OsPR1a-OX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调查其表型及农艺性状,并明确OsPR1A蛋白质表达与抗性的关系,为鉴定OsPR1A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OsPR1a-OX转化载体转入到水稻受体4021中,利用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筛选并鉴定OsPR1A超表达阳性纯合株系。在成熟期,调查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及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分蘖数、结实率和籽粒大小等)。在31℃条件下,将生长2周的水稻幼苗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并在接菌0、2、4、6、8、10和12 d时测量病斑长度。在接菌0、4和6 d时,收集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水稻叶片,提取蛋白质,利用WB技术检测OsPR1A的表达特征。【结果】构建了OsPR1a-OX转化载体,并转入到受体4021中,筛选并鉴定到2个OsPR1A超表达转基因纯合株系(#704和#709)。调查了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在成熟期的表型及农艺性状,与对照4021相比,#704和#709的株高较矮、穗长较短、分蘖数减少、结实率降低,但籽粒稍大,可能与结实率低有关。在31℃条件下,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病斑长度与对照4021相比明显缩短,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菌0、4和6 d的材料中,超表达转基因植株#704和#709中OsPR1A始终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从而提高了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论】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超表达OsPR1A影响到水稻的正常发育过程;超表达OsPR1A后增强了Xa21介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的翻译后异戊烯化修饰(CAAX修饰)能够介导真核生物中许多重要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以及蛋白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致的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病害之一,造成全球水稻严重减产。为深入了解稻瘟病菌致病机理,更好地防控稻瘟病,我们研究了异戊烯修饰是否影响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首先从稻瘟病菌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到一个稻瘟病菌的异戊烯蛋白酶MoRce1,同源比对发现MoRce1保守结构域在各物种之间变化较大,猜测在不同物种中该蛋白可能出现了功能分化。经同源重组方法敲除MoRCE1基因,发现MoRCE1缺失突变体在胁迫培养条件下细胞壁完整性明显缺陷,但是对营养生长、产孢、萌发以及致病性没有明显影响,说明MoRce1蛋白可能通过参与稻瘟病菌细胞壁合成相关蛋白的异戊烯化修饰进而影响该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其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系统的新木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次惨痛的图书馆火灾事故中,探究图书馆火灾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入新木桶理论,探索建立适合图书馆消防安全的安全木桶模型,从安全系统的人、物、环境这3个安全指标,人力、技术、财力的保障,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几个方面讨论了安全木桶的适用性,并针对所在图书馆的安全系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制造企业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设备维修计划成了各种设备管理系统所公认的管理重点,这就更需要设备维修活动在企业内部能形成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为此,简要介绍了作为ERP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一设备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着重讨论了设备管理系统的管理重点一维修计划新思想的形成以及制定维修计划的步骤。  相似文献   
5.
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分离与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以 4 5d牛胎儿为材料 ,使用 0 .2 5 %胰酶 + 0 .0 4 %EDTA消化液 ,分离得到牛胎儿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传代至第 2 8代。本实验描绘出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 ,并发现α MEM是一种适合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培养基。分离得到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传至第 1 8代时核型仍然正常 ,冷冻、解冻后细胞可继续传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恶性捕捞严重,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模式落后。同时,人类过度开发利用以及不可抗因素时有发生,使得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渔业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对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现状以及非常态下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非常态下渔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应的管理措施,最后对非常态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发展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我国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在马铃薯主产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云南等马铃薯田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样品、疑似样品和随机无症样品,试管苗和原原种为随机样品,共649份。应用DASELISA方法筛查6种马铃薯主要病毒:PVX、PVY、PVS、PLRV、PVM和PVA。结果表明:129份样品为阳性,PVY的检出率最高,为9.86%,PVS次之,为6.47%;试管苗PVS检出最多,为32份,原原种PVX检出最多,为10份,大田样品PVY病毒发生比例最高,为54份;有38份样品是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造成的,大田PVY+PVS复合侵染率最高,为2.93%,PVS+PVY+PLRV次之,为0.98%,试管苗PVS+PVM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85%。通过历年的检测结果比较,试管苗中PVS病毒检出率最高,原原种中PVX和PLRV病毒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大田样品中PVY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京津冀区域现代农业协作现状的基础上,从战略规划、市场对接、物流配置和意识形态等视角探讨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纯化的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毒素残留情况以及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稳定性,本研究利用鲎试剂、气相色谱和SDS-PAGE方法对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中的细菌内毒素、β-巯基乙醇的残留量及其蛋白质在不同温度、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经过3次等电点沉淀洗涤后,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中细菌内毒素和β-巯基乙醇的残留量大幅减少。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的处理发现,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在4℃环境下较稳定,可以长期保存;但在37℃时,稳定性快速下降,随着温度上升而降解加速。通过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试验发现,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对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季节性干旱是限制菠萝增产提质增效的重要原因,发展“以水促肥,以肥促产,水肥高效耦合”的现代灌溉施肥技术,是应对季节性干旱,促进菠萝增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华南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干旱胁迫对菠萝生长发育的影响、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现状、灌溉施肥技术对菠萝生长发育的影响等4个方面简要阐述了我国菠萝灌溉施肥技术发展的必要性,重点从现代灌溉施肥方式、耗水规律和养分吸收规律等3方面总结了菠萝灌溉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研究进展提出我国菠萝灌溉施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菠萝灌溉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