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伊维菌素对蠕虫感染羊体内阿苯达唑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联合应用伊维菌素对阿苯达唑在蠕虫感染绵羊体内药物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在单独口服给予阿苯达唑和配合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其在自然感染蠕虫病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选取自然感染消化道蠕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12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只.第1组单独口服阿苯达唑(15 mg/kg),第2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的同时口服阿苯达唑(15mg/kg).于给药后第45min至72h,由颈静脉采集血样,离心分离血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结果发现,在血浆样品中未检测到阿苯达唑原药,而检测到了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两种代谢产物;组间,两种代谢产物在绵羊体内的药动学各参数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配伍给予伊维菌素后阿苯达唑砜和亚砜的AUC均有下降趋势,而表观分布容积则有增加趋势,且滞后时间显著延长.因此,配伍应用伊维菌素对阿苯达唑在蠕虫感染绵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一定影响,在临床联合用药过程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粪便虫卵检查法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本文在调查鄂尔多斯细毛羊消化道主要线虫病流行病学基础上,广泛收集感染率普遍较高的细颈线虫(Nematodirus)、夏伯特线虫(Chabertia)、捻转血矛线虫(Haem onchus contor-tus)、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仰口线虫(O esophagostomum)、食道口线虫(Bunostomum)和奥斯特线虫(O stertagia)卵原始图像,并经photoshop9.0应用软件进行人工分割和背景清理,初步建立了以上7种线虫卵的原始图像库。虫卵图像库共包含1 320幅原始图像,每种虫卵图像至少100幅以上,基本涵盖了每种虫卵图像的多种表现形式,为后期的虫卵图像数字化描述和自动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跟踪检测内蒙古阿拉善双峰母驼初乳IgG和幼驼血清IgG的动态含量,探讨了影响幼驼由母体获得被动免疫的因素。采用硫酸铵沉淀法2次沉淀乳清蛋白,再结合离子交换层析方法,从双峰驼初乳中分离纯化驼IgG;再用SDS—PAGE鉴定其纯度,测定其分子质量;用分离纯化的驼IgG免疫家兔,制备效价至少为1:32的兔抗驼IgG抗血清,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双峰驼初乳和幼驼血清IgG含量。揭示了初乳IgG向幼驼血液的转移模式,为生产中更好地饲养幼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变矩图像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变矩是1种高度浓缩的图像特征,具有平移、灰度、尺度、旋转等多畸变不变性.1961年,M.K.Hu首先提出了7个几何不变矩用于图像描述.后来人们进行多方面研究,发现正交矩具有绝对的独立性,没有信息冗余现象,抽样性能好,抗噪声能力强,更适合用于多畸变不变图像描述和识别.性能较好的正交矩有Legendre矩、Zernike矩、正交傅立叶-梅林矩、切比雪夫矩和变形雅可比(p=4,q=3)-傅立叶矩等.近几年,用正交矩进行图像分析、图像处理以及图像识别的研究报道很多,这表明不变矩理论及其在图像信息处理与识别中的应用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商机.本文系统介绍了不变矩的概念、特性以及它在图像分析中的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变形雅可比(p=4,q=3)-傅立叶矩,对红花粉末花粉粒的几个显微特征点图像进行重建实验,当N=M=13时,各种图像的重建图像能够恢复原始图像的主要特征,可以很清楚地分辨相同图像的不同变形体。这说明PJFM's的图像特征抽取性能非常强。随着矩数量的增加图像重建质量提高,并且N=M=23以后,重建图像和原始图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双峰驼自然发酵乳(酸驼乳)对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昆明种小白鼠为实验动物,测定了给予自然发酵驼乳小鼠的部分抗氧化指标.将试验小鼠随机分成3组,I组为空白对照组,按0.3ml/10g灌服生理盐水;Ⅱ组和Ⅲ组为酸驼乳低剂量组和酸驼乳高剂量组,分别按0.15ml/10g和0.3mi/10g剂量灌服酸驼乳.在末次灌服酸驼乳30min后,眼球采血并断颈处死,迅速取肝、脑和骨骼肌组织样品,并测定血清和肝、脑和骨骼肌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结果表明,酸驼乳能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降低小鼠血清、肝、脑组织MDA含量,而骨骼肌组织MDA含量有一定降低趋势,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能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提高血清、脑组织和骨骼肌组织T-SOD、CAT、GSH-Px和T-AOC活力,同时还能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提高肝组织CAT和GSH-Px活力,而对肝组织SOD和T-AOC活性无显著影响.因此,自然发酵驼乳对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强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特异性探针药物法测定双峰驼CYP3A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双峰驼CYP3A酶体外活性及其对外源性药物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双峰驼禁食过夜12 h,颈静脉放血处死后,立即于肝门静脉处采集块状肝脏组织,洗去血污称重匀浆后,采用Ca2+沉淀法制备双峰驼肝微粒体,并通过BCA法测定其蛋白含量。同时优化双峰驼肝微粒孵育体系,取不同浓度的双峰驼肝微粒体蛋白悬液(0.016、0.031、0.063、0.125、0.250、0.500、1.000、2.000 mg?mL-1)、不同浓度的探针药物咪达唑仑(MDZ)(7.813、15.625、31.250、62.500、125、250、500、1 000 µg?mL-1)分别加入到孵育体系中,37℃预孵育5 min后,加入NADPH溶液后再孵育不同时间(0、2、5、10、15、20、25、30 min)。待反应完全后加入冰冷的甲醇和地西泮(DZP)溶液,涡旋混匀,800 µL全部混合液体经14 500 r/min离心20 min后,取20 µL上清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确定最适底物浓度、最适酶浓度以及最适孵育时间。分别取浓度为7.813、15.625、31.250、62.500、125、250、500、1 000 µg?mL-1 MDZ探针药物溶液20 µL与双峰驼肝微粒体共同孵育15 min后,以混有内标DZP的冰冷甲醇终止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反应产物1'-羟基咪达唑仑(1'-OHMDZ)的动态含量,计算出部分药物动力学参数。色谱条件:Sigma-Aldrich/Supelco Discovery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V(乙腈)﹕V(0.01 mol?L-1 PBS缓冲液)= 40﹕60;等浓度洗脱20 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 μL。【结果】使用Ca2+沉淀法制备的双峰驼肝微粒体保持了酶的良好活性,能满足后续体外药物代谢试验的基本要求,经BCA法测定其蛋白含量为(1.936±0.052) mg?mL-1。双峰驼肝微粒体蛋白悬液、探针药物MDZ、PBS缓冲液、MgCl2溶液以及NADPH溶液构成双峰驼肝微粒体孵育体系,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酶和底物进一步反应,当MDZ浓度为125 µg?mL-1(终浓度为7.073 nmol?mL-1),肝微粒体浓度为2.000 mg?mL-1(终浓度为0.050 mg?mL-1)时,孵育15 min,酶和底物的结合最紧密,并呈现出饱和的状态,故确定其终浓度和时间为最适浓度和最佳孵育时间。经HPLC-UV法测定,1'-OHMDZ、MDZ和DZP的出峰保留时间分别为6.710、11.383和15.263 min,各成分色谱峰分离良好,且不受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其他干扰峰的影响。HPLC检测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及回收率的试验结果均符合色谱测定的基本要求,即成功建立了准确、灵敏、可靠、重现性好的双峰驼CYP3A酶特异性探针药物的检测方法。以底物MDZ浓度和反应产物1'-OHMDZ生成速率进行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分别计算出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米氏常数Km。经Origin Pro8.6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380±0.028)nmol?mg-1?min-1,米氏常数Km为(9.603±3.229)nmol?mL-1,以此体现酶和底物的反应情况,并对双峰驼CYP3A酶的活性进行了间接测定。【结论】成功建立了跟踪检测CYP3A酶的特异性探针药物MDZ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MDZ在体内经CYP3A酶的特异性氧化代谢后主要生成1'-OHMDZ,本文以MDZ的代谢产物1'-OHMDZ的生成速率为检测指标,首次对双峰驼CYP3A酶的体外活性及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双峰驼自然发酵乳对机体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昆明种小白鼠为实验动物,采用经典抗应激试验方法和慢性热应激试验方法,研究了自然发酵驼乳对急性和慢性应激小鼠的影响.将试验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自然发酵驼乳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自然发酵驼乳一定时间.观察双峰驼自然发酵乳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酎常压缺氧时间、耐高温时闻和酎低温时间的影响;定量检测对慢性热应激小鼠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以及血清葡萄糖、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AKP)活力、肌酸激酶(CK)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峰驼自然发酵乳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耐高温和耐低温存活时间(p<0.05);增加应激小鼠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并提高脾脏指数(p<0.05);能极显著(p<0.01)增加血清葡萄糖含量和总蛋白含量;能极显著降低血清AKP和CK活力.因此,自然发酵驼乳对机体急性应激和慢性热应激均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经典雅可比多项式中,当P和q取值不同时,径向多项式在0≤r≤1范内有不同数量的零点,对应不同的雅可比-傅立叶矩.为比较研究这些不变矩的图像描述性能,本文用4种雅可比-傅立叶矩对反刍家畜胰阔盘吸虫卵显微图像进行重建实验,并分析了重建误差.结果发现它们对虫卵图像的数字化描述性能有所不同,相比之下变形雅可比(p=4,q=3)-傅立叶矩的图像描述性能优于其它矩.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慢性氟中毒大鼠的抗氟作用及其机理,选用体重为100~120g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设为正常对照组,氟中毒组以及氟中毒并给予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治疗组等.试验期共5个月,在氟中毒不同时期,跟踪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尿液、粪便中的氟含量;实验结束时剖杀大鼠取肝、肾、骨组织,测定其中的氟含量.结果表明,慢性氟中毒大鼠血浆、肝脏、肾脏和骨骼中氟蓄积明显,尿氟、粪氟排泄量显著升高;给予复方中草药后,可抑制氟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减少氟的吸收进入血量,使血氟、尿氟含量降低,提高氟在粪便中的排泄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