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8篇
  35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覆土深度对鸡腿菇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研究 11种覆土深度对鸡腿菇子实体产量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覆土深度对子实体产量、有效子实体数和幼蕾数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覆土越厚 ,幼蕾数越少。当覆土深度在 0 5~ 3cm时 ,子实体产量和有效子实体数随着覆土层的加厚逐渐增加 ,在覆土深度为 3cm时达到最大值 ,覆土深度大于 3cm时 ,则随着覆土层的加厚而逐渐减少。从生产的角度看 ,覆土 3cm是比较适宜的覆土深度 ,此时的子实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在江门市林科所苗圃选择不同粗细度、不同萌芽度的降香黄檀插条进行扦插繁殖试验,每10 d进行1次成活率调查。结果表明:插条的萌芽度和粗细度均极显著影响扦插的成活率,萌芽度和粗细度的交互作用对扦插的成活率也有极显著影响;未萌芽插条扦插成活率明极显高于已萌芽插条的扦插成活率;3种粗细度的枝条中以粗细度为0.7~1.2 cm的插条扦插成活率最高;在枝条萌芽度及粗细度交互作用下,粗细度为0.7~1.2 cm的未萌芽插条扦插成活率最高,粗细度小于0.7 cm的已萌芽插条扦插成活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10个百合种质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系统观测、分析百合物候期及其茎、叶、花、鳞茎等器官生长特征,结合百合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了10个百合种质在固原冷凉地区的适应性,以期为以上百合种质在固原冷凉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0个百合种质均能在该地区出苗、开花、生长;其中,YNSB2、YNSB4及YNSB5花径较长,YNXY、HNJD及YNSB3花朵较多,这些种质花色多样,株高适中,可用于观赏;HNJD和YNSB3鳞茎片厚实,鲜质量较大,产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蒋凡  买凯乐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1):81-83,88
从两个方面优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组培苗生根质量,一是在增殖阶段对其进行高浓度和低浓度激素培养基交替处理以优化组培芽苗的质量,从而达到优化杉木组培苗生根质量;二是在生根阶段改变光源,以优化杉木组培苗生根质量。结果表明,高浓度激素和低浓度激素交替处理后的杉木增殖芽苗,具有增殖率高、生长快、节间距适中、木质化程度较高等表观性状,且这些性状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表现比较稳定,增殖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后,生根率最高达到86.5%,生根数量最高达到2.7条。LED复合光源红蓝光配比为2∶1时生根率最高,达到86.7%;在红蓝光配比为4∶1时生根数量最高,达到2.8条。  相似文献   
5.
验证江西省广昌县子莲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指导子莲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区(2.25 m2)试验,研究了低镁低硼的莲田土壤上氮磷钾镁硼肥对子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配施(BF)显著提高了通芯莲子产量,与BF处理相比,BF处理基础上不施用氮肥、磷肥、钾肥、镁肥和硼肥处理的子莲产量分别减少了52.4%、9.5%、21.9%、36.2%和15.7%,低镁低硼土壤上不同肥料对子莲产量的影响为氮肥>镁肥>钾肥>硼肥>磷肥。产量动态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肥缺乏缩短了子莲快速增产期,收获中后期产量增幅减小。为保证子莲获得较高的产量,需延长快速增产期并提高增长期的增长速率。子莲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任一养分的缺乏都会降低子莲的有效莲蓬数、旬均心皮数、旬均结实率和旬均单粒重。施用氮肥显著增加通芯莲子的有效莲蓬数、旬均心皮数和旬均单粒重,施用硼肥增加了有效莲蓬数和旬均单粒重,施用磷肥、钾肥和镁肥增加了通芯莲子的有效莲蓬数。综上所述,低镁低硼莲田氮磷钾镁硼配施可显著提高子莲产量,通过提高子莲有效莲蓬数、旬均...  相似文献   
6.
7.
花卉组培苗水培基质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培花卉组培苗存在的固定难、根系易收缩、植株易失水等问题,在水培羽裂绿蔓绿绒、绿巨人、蝴蝶兰中进行水草、农用岩棉、花泥、海棉等4种不同基质固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花卉组培苗水培生产中,采用适当的固定基质有利于水培成功,但是不同类型根系的花卉宜选用不同的固定基质。  相似文献   
8.
鱼类精氨酸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氨酸为鱼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其在鱼体内参与蛋白质、多胺的合成,促进生长;精氨酸具有促内分泌作用;精氨酸可在体内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参与鱼类心血管活动、免疫功能的调节。某些鱼类可能具有自身精氨酸的合成能力。鱼类赖氨酸一精氨酸拮抗存在种问差异。本研究从精氨酸的合成、生理功能、与赖氨酸的关系以及需求量等方面对鱼类精氨酸的营养生理研究进行了综述。[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79-685]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  相似文献   
10.
仿刺参肠道潜在益生菌对稚参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稚参期仿刺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分离自仿刺参肠道的潜在益生菌在稚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将3株潜在益生菌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GSC-1)、Bacillus sp.(GSC-2)和Enterococcus sp.(GSC-3)。分别以103、105或107 CFU/mL的GSC-1、GSC-2、GSC-3或灿烂弧菌浸浴稚参以检验潜在益生菌对稚参期仿刺参的安全性,7 d后各潜在益生菌浸浴组的稚参成活率均高于同浓度的灿烂弧菌处理组;GSC-1和GSC-3在实验浓度下对稚参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可作为稚参的潜在益生菌;而107 CFU/mL GSC-2浸浴组稚参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GSC-2不适合作为稚参的潜在益生菌。将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以109 CFU/g的比例与鼠尾藻粉混合后饲养稚参20 d,潜在益生菌处理组的稚参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变色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SC-1处理组稚参的成活率和变色率显著提高(P<0.05),GSC-3处理组稚参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均有效增加了稚参的总菌数(P<0.05),GSC-1还有效降低了稚参的弧菌数(P<0.05);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均可显著提高稚参体组织中的酚氧化酶和溶菌酶活力(P<0.05),GSC-1亦显著提高了其酸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GSC-1和GSC-3处理组稚参的抗灿烂弧菌感染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SC-3显著降低了灿烂弧菌攻毒后稚参的死亡率(P<0.05)。综上所述,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对稚参期刺参安全无毒,能够促进稚参的健康生长并提高其抗病能力,因而GSC-1和GSC-3均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稚参养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