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斑点叉尾■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美国于60年代初开始商业养殖,70年代开始大规模养殖。近年来,产量跃居美国淡水养殖鱼类之首,占全美淡水养殖总产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强,易饲养,易起捕,个体大,生长快,易垂钓和肉味鲜美等特点,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养殖和游钓对象,先后被前苏联、南斯拉夫、日本等国引进。我国于1984年首次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结合我国国情,系统地进行了移植、驯化及养殖试验,1987年该鱼人工繁殖成功,在国内20多个省市全面推广,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每年约生产和销售苗种1亿…  相似文献   
2.
结合2001~2003三年来所进行的加州青鱼繁殖生产实践,研究了其从亲鱼培育、自然繁殖、人工繁殖到孵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美国加州青鱼可进行人工繁殖,也可让其自然繁殖.人工繁殖要将亲鱼分池培育,通过注射催产激素,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或自然受精和人工孵化管理,平均每尾雌鱼产卵约75000粒.受精率为85.6%,孵化率为84.5%.自然状态下繁殖,将亲本同池饲养,要选择水草丰富的池塘,或在亲鱼池中种植水生植物,设置产卵巢,让其自然产卵、自然孵化.自然繁殖难以满足大批量苗种生产的需求,一般每公顷亲鱼池年产1~2 cm加州青鱼鱼苗15~30万尾.  相似文献   
3.
由武汉亚太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美国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 Mitchill)的繁育与推广》项目成果鉴定会在武汉市科技局主持下,于2002年7月22日在武昌就业大厦召开。与会的有来自美国MOUNT UNION大学、中科院水生所、水库渔业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知名专家、教授和省市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鉴定会专家在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并严格审查有关资料后,一致认定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内容达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该品种的推广对改善我国淡水鱼品种结构,促进渔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满足市场对名优水产品  相似文献   
4.
为探计不同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影响,选择子二代中华鲟(0.15±0.02)g稚鱼在水温(18.0±0.5)℃的不同饱食投喂频率(2、3、4次/d)条件下,测定其生长及胃肠排空特征,并用线性、指数和平方根模型对其胃肠排空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1)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摄食率(FR),但对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脏体比(VSI)等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2)随着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加,实验鱼的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显著降低,生长离散程度明显减小;(3)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稚鱼的胃、肠排空特征未产生影响,但对胃、肠排空最优模型的选择产生了影响;2、3和4次/d组胃排空最优模型依次为平方根模型(Y 0.5=2.253-0.077t)、平方根模型(Y 0.5=2.12-0.081t)和指数模型(Y=5.001 e-0.225t);(4)3种模型均不适于拟合实验鱼肠排空过程的全部数据,但可拟合t≥T后的肠排空数据(T为肠内容物比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2、3和4次/d组肠排空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平方根模型(Y 0.5=1.904-0.056t,t≥10)、指数模型(Y=3.383 e-0.076t,t≥8)和指数模型(Y=3.090 e-0.077t,t≥6);(5)随着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大,子二代中华鲟稚鱼的胃、肠排空速度也逐渐递增,2、3和4次/d组胃排空率依次为0.077%/h、0.081%/h和0.225%/h,其肠排空率依次为0.056%/h、0.076%/h和0.077%/h。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究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的最低适宜投喂频率,将实验鱼的投喂频率分别设定为2、1、0.5、0.25、0.125次/d,养殖56 d后测定其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降低,史氏鲟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降低(P0.05),但存活率和肥满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抗氧化指标中,随着投喂频率降低,肝脏T-AOC、SOD活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次/d组T-AOC活性与0.5、0.25、0.125次/d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之间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CAT活性和GSH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5、0.25次/d组肝脏CAT活性显著高于0.125次/d组(P0.05),1次/d组GSH含量显著高于0.5、0.25和0.125次/d组(P0.05);肝脏MDA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0.5、0.25、0.125次/d组MDA含量显著高于2、1次/d组(P0.05)。免疫指标中,随着投喂频率降低,实验鱼肝脏LZM活性逐渐降低,2次/d组与0.125次/组差异显著(P0.05);而肝脏IgM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25次/d组显著高于2、0.125次/d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史氏鲟幼鱼的最低适宜投喂频率为1次/d,以避免投喂频率过低对鱼体造成的胁迫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养殖密度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成鱼生长性能、生化指标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本研究设置低、 中、高 3 个密度梯度, 初始密度分别为(6.12 ± 0.04) kg/m3 、(8.92 ± 0.19) kg/m3 和(11.75 ± 0.29) kg/m3 , 密度养殖实验周期 12 个月,实验结束后将鱼转入恢复池进行低密度[(4.11 ± 0.03) kg/m3 ]恢复实验(6 个月), 分别在 0、12 个月和 18 个月时测定实验鱼的生长、血液生化和性激素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 密度养殖实验结束后, 低、中、高密度组分别达到(10.99 ± 0.21) kg/m3 、(13.59 ± 0.10) kg/m3 和(17.78 ± 0.28) kg/m3 ; 随着设计密度的增加, 实验鱼体重、 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日增重率(DWGR)显著降低(P < 0.05), 体重变异系数和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 < 0.05); 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总蛋白(TP)浓度随设计密度的增加呈逐渐递减的趋势, 高密度组血糖(GLU)浓度高于中、低密度组, 各密度组间白蛋白(ALB)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各密度组 17α,20β-双羟孕酮(17α, 20β-DHP)和睾酮(T)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但其浓度比实验开始时略有升高; 高密度组雌二醇(E2)、卵黄蛋白原(VTG) 和孕酮(P)浓度水平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 < 0.05), 低、中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低密度恢复实验结束后, 各密度组实验鱼体重、肥满度(CF)、体重变异系数的组间差距较恢复期开始时要明显缩小, SGR 和 DWGR 随设计密度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 各密度组血清 GLU、ALB、TG、TC 和 TP 浓度基本恢复至实验开始时的浓度水平, 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各密度组 E2、VTG 和 P 浓度基本恢复至同一浓度水平, 且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 高密度养殖对中华鲟成鱼的生长和性激素水平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而中、低密度组实验鱼未受到显著影响。因此, 在保障中华鲟成鱼性腺正常发育的前提下, 为了尽可能实现养殖设施的最大化利用, 可以适当舍弃一些生长性能, 建议中华鲟成鱼的实时养殖密度不宜超过 13.59 kg/m3 。  相似文献   
8.
丁(鱼岁)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3尾丁(鱼岁)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将其与国内外部分淡水经济鱼类相比较,对其营养价值作了综合评定.丁(鱼岁)的平均含肉率为72.4%,明显高于同科的鲤鱼和鲫鱼,且差异明显.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8.85%,粗脂肪1.73%;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8.03%,其中9种必需氨基酸的总含量为9.24%,占氨基酸总含量的51.25%;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四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为6.97%,低于异育银鲫而高于鳜鱼、黄颡鱼、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  相似文献   
9.
对 13尾丁鱼岁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 ,并将其与国内外部分淡水经济鱼类相比较 ,对其营养价值作了综合评定。丁鱼岁的平均含肉率为 72 4 % ,明显高于同科的鲤鱼和鲫鱼 ,且差异明显。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 18 85 % ,粗脂肪 1 73% ;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 18 0 3% ,其中 9种必需氨基酸的总含量为 9 2 4 % ,占氨基酸总含量的 5 1 2 5 % ;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四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为 6 97% ,低于异育银鲫而高于鳜鱼、黄颡鱼、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  相似文献   
10.
3种鲫鱼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3种鲫鱼肌肉的主要生化组分以及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评价.华丰高背鲫、扬子大鲫、胭脂鲫的蛋白质含量(占鲜样)分别为:17.22%、17.68%、18.12%;必需氨基酸含量(占干样)分别为:38.10%、36.37%、37.10%;EAAI为:52.43、49.78、49.16.综合评价3种鲫鱼营养价值以华丰高背鲫最高,胭脂鲫次之,扬子大鲫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