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成年型(地方流行型)淋巴肉瘤频发的牛群中,常常包含有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症(PL)的临床健康牛。一般说来,淋巴肉瘤在其发生前的一段时期——通常是几年,这些动物患着PL。Bendixen(1963)曾解释:这些现象意味着PL和淋巴肉瘤是由同一传染原引起的,而PL是这种疾病的亚临床型。于是,这两种情况常用一个术语,被称为“牛白细胞增生症”(“bovine Leukosis”)。  相似文献   
2.
硬骨鱼肥大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肥大细胞,在某些啮齿动物及人类中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在鱼类及其他低等脊椎动物中研究较少。硬骨鱼(teleostean fish)肥大细胞(MC),常被称为嗜酸性颗粒细胞(EGC),或肥大细胞/嗜酸性颗粒细胞(MC/EGC),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硬骨鱼肥大细胞的发生、组织化学性质、细胞颗粒介质及其在鱼类健康与疾病中可能的功能意义等进行讨论,旨为深入研究鱼类重大疫病的发生机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子鲇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及形态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成年胡子96(Claris fuscus lacepede,体重1.5kg)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证实,肥大细胞在胡子鲇肠粘膜与粘膜下数量较多,在头肾和胸腺中也有少量分布,并有沿血管周分布的倾向。肥大细胞以Carnoy氏固定、AB/S0染色的效果最好。以AB/S0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深蓝色,胞核呈淡褐色;以T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紫红色,胞核呈淡红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对肥大细胞的着染有一定阻断作用。一些曾被国外学者用于鉴定硬骨鱼肥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在本研究中未能鉴定出胡子鲇的肥大细胞。电镜观察证实,胡子鲇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特征性的胞浆颗粒,胞浆颗粒基质电子密度较均匀,个别颗粒中央呈空泡样。  相似文献   
4.
我国几大有毒植物造成家畜灾害性疾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栎属植物1 .1 灾害概况 栎属植物在我国约有 1 40种 ,其中经动物试验证实在其中槲树、槲栎、栓皮栎、锐齿栎、白栎、麻栎、小橡子树、蒙古栎、包栎、辽东栎等 8个种 2个变种有毒。我国现有 1 4个省、市、自治区报道发生该植物中毒 ,发病地区多集中在农牧交错地带 ,受害的动物主要见于牛。据不完全统计 ,陕西省汉中地区 1 977~ 1 982年发病 1 .5万头 ,死亡 440 0头 ;贵州省 1 976~ 1 979年共发病 883 4头 ,死亡 4878头。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1] [2 ] 。栎属植物中毒是导致家畜“生态灾害性疾病”之一 ,其造成灾害主要因素有以下…  相似文献   
5.
家禽的肥大细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Ehrlich(1878)首次在大白鼠结缔组织中发现并命名肥大细胞(mast cell) 以来[1],人们对啮齿类动物和人类肥大细胞的生物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肥大细胞在人与动物体内广泛分布,其胞浆颗粒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胺、蛋白 多糖、中性蛋白酶、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及白细胞介素等.  相似文献   
6.
7.
对流行于贵州省的牛膀胱肿瘤的调查表明:本病最显著的临床症状是长期间歇性血尿。在1570头屠宰牛中检出膀胱肿瘤257例(16.37%)。其中黄牛的检出率高达18.74%,水牛为0.57%。对328例牛膀胱肿瘤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及组织学分类,并对其中3例作了电镜观察。各类型肿瘤出现的频率依次是:移行细胞癌126例,纤维瘤97例,血管瘤42例,平滑肌肉瘤42例,乳头状瘤30例,腺癌18例,横纹肌肉瘤16例,血管肉瘤12例,纤维肉瘤8例,鳞状细胞癌3例,粘液瘤2例,以及腺瘤、平滑肌瘤和未分化癌各1例。在64个病例中,每例同时存在上述的二或三种肿瘤成分。在28例中见肿瘤组织向淋巴结或/和其他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在实验动物,家畜及人体中除克鲁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以外的锥虫的胎儿感染。胎盘的损伤对于锥虫穿过这一屏障可能是必需的,也提及了锥虫可能导致这种损伤的某些方式。  相似文献   
9.
1976年秋季俄亥俄州兽医诊断室诊断了14例青杠中毒。中毒被归咎于摄食了青杠灌木、青杠叶和青杠子。临床症状有厌食、瘤胃迟缓、血性下痢,皮下水肿及异常的肾功能。肾周水肿及出血、腹水、胸水和出血性肠炎是最常见到的病理学变化。肾脏的组织学检查显露出近曲小管的多灶性坏死,为这一中毒类型的特征性图象。  相似文献   
10.
动物的膀胱肿瘤是罕见的,而牛的膀胱肿瘤却较多见。国外作者曾多次报导并反复地指出这些肿瘤与血尿的密切关系。本病有明显的地区性,有的地区其发生率可达25%。在牛的原发性膀胱肿瘤中,约82%是属上皮源性的,其中恶性较良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