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失去土地,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但由于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致使失地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困难。为破解这一难题,本文在理顺土地产权关系,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改革现行土地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部已把"宜机化"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内容,全国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动田块小并大、弯变直,为农机通行创造条件.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试点,选择部分县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工作,通过研究分析试点取得的成效,完善我省宜机化土地整治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毕节市威宁县耕地状况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猪丹毒的隐性感染可能会发展成慢性型,成为猪丹毒的防治的难题.目前,免疫接种仍是预防猪丹毒最有效的方法,主要使用传统疫苗,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疫苗的研究也应运而生,现对猪丹毒传统疫苗的使用和新型疫苗的研究近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高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DNA疫苗,利用Hsp70作为免疫佐剂增强免疫功能的特点,构建了含PRRSV ORF5,ORF6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pCI-ORF5-ORF6A,以及携带HSP70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pCI-ORF5-ORF6B-Hsp70,转染Cos-7细胞。IFA检测结果显示,两个融合表达载体均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转染质粒pCI-ORF5-ORF6A和 pCI-ORF5-ORF6B-Hsp70在42.7 Ku,112.2 Ku分别表达出特异性条带。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能在Cos-7细胞内进行良好的表达,且表达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支撑。当前,毕节正处在从传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向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时期,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本文结合近几年毕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旨在为提升毕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服务于毕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农技人员提供理论参考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RT—PCR方法从某规模化养殖场育肥猪急性死亡病例病料中检测猪瘟病毒(CFSV)、蓝耳病病毒(PRRSV)、圆环病毒(PCV)、乙脑病毒(JEV)、伪狂犬病毒(PRV),并进行细菌的分离,采用16s RNA对所分离的致病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病猪为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同时继发猪丹毒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致病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和先锋霉素V高度敏感。根据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经过处理后,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蚕沙提取物中镁叶绿酸钠体外对猪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通过低血清培养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在添加胰酶的条件下进行体外病毒感染,病毒与药物通过3种不同给药方式(感染病毒后添加药物、添加药物后感染病毒、病毒与药物直接感作)作用于细胞导致细胞病变(CPE),通过微量细胞培养试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从而观察镁叶绿酸钠对猪流感病毒的抑制及对被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并通过Reed-muench法计算药物作用前后TCID5(0半数细胞感染量)的变化,评价药物抗病毒效果。结果显示,镁叶绿酸钠药物最大安全浓度为33μg/mL,治疗作用的最小浓度为0.516μg/mL,预防作用的效果不突出,病毒对药物的直接阻断作用的最小浓度为0.258μg/mL。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猪丹毒的隐性感染可能会发展成慢性型,成为猪丹毒的防治的难题。目前,免疫接种仍是预防猪丹毒最有效的方法,主要使用传统疫苗,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疫苗的研究也应运而生,现对猪丹毒传统疫苗的使用和新型疫苗的研究近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大熊猫轮状病毒(Giant Panda Rotavirus,GPRV)CH-1株外衣壳蛋白VP7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用MA-104细胞(恒河猴胎猴肾细胞)增殖GPRV,提取总RNA,运用RT-PCR扩增VP7基因,并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功能,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长1042bp的GPRV VP7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GU188284)。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序列包含1个981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26个氨基酸;预测GPRV VP7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7354.8u,等电点为4.76,半衰期为30h,不稳定系数为26.71,总平均亲水性为-0.015,疏水性介于-2.344~3.567;1—24位氨基酸可能是信号肽序列;跨膜结构分析表明VP7蛋白有2个跨膜区,其N端和C端都位于病毒膜外区;抗原表位预测显示VP7蛋白有12个抗原决定簇;结构预测显示其可能包含2个N-糖基化作用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作用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作用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作用位点、4个N-豆蔻酰化位点、1个原核膜脂蛋白脂附着点和1个革兰氏阳性球菌表面蛋白‘锚’六肽。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PRV VP7基因与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进化距离最近。本研究成功获得了GPRV VP7基因,为今后研究此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建立该病毒的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