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1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同期排卵处理母牛体温和活动量变化规律及不同同期排卵技术处理效果,指导同期排卵技术优化。本研究自动监测了18头20月龄左右同期排卵(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和17头产后40~60 d预同期排卵(PG-PG-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的体温和活动量,应用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母牛发情监测。结果发现,同期排卵处理母牛发情时阴道温度平均升高(0.43±0.20)℃,持续(12.37±2.73)h;活动量平均升高(18.28±18.61)倍,持续(11.00±1.68)h;排卵时阴道温度平均下降(0.20±0.10)℃,持续(11.00±1.68)h。自动化发情监测显示,同期排卵处理母牛7头发情并排卵;预同期排卵母牛GnRH处理前全部发情排卵。两种同期排卵处理,虽可改变母牛性周期进程,促进母牛性周期同步化,但均难以使母牛性周期完全同步。因此,将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和发情鉴定技术科学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2.
焉耆盆地是新疆花生引种较早,种植条件适宜的地区。本文主要介绍适宜该地区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4—2016年,连续3年在山东省蓬莱市进行套袋试验,研究了二次套袋对‘烟富3’苹果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富3’苹果采用二次套袋(处理3)效果最好,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一次套袋(处理1)提高6.6%、18.5%,总酸含量降低17.2%,而光洁度指数仅降低1.4%,每667m2产量提高6.5%,每667 m2效益提高50.5%。  相似文献   
4.
在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进行试验,运用供光模式可调的红蓝LED光源,以不同频率的红蓝光交替照射生菜,并以同比例的红蓝光同时照射生菜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生菜生长动态、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硝酸盐含量,研究红蓝光供光模式及交替频率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能耗基础上,16 h光期里,红蓝光交替1次有利于生菜地上部分生物量、可溶性糖以及粗蛋白的积累;红蓝光交替4次有利于生菜中维生素C的积累以及硝酸盐的代谢;所有处理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4次和8次红蓝光交替为最大,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氮素浓度检测技术中电极标定过程与离子检测过程分离,难以实现在线检测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基于双传感器冗余控制的水培营养液NO_3~-N浓度在线标测系统。系统的标定过程,利用丝杠滑块线性导轨完成电极清洗和标准液电压获取,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辨识所采集电压与离子浓度对数之间标准曲线的参数;系统的检测过程,基于最大误差原理,采用双传感器冗余控制方法进行数据融合和标定决策,最终实现NO_3~-N浓度的连续在线检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双传感器冗余控制方法可靠;在线检测值与离子色谱法获得的实验室检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64%,平均绝对误差也只有1.172×10~(-5),二者呈现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综合分析,该系统能够实现营养液连续消耗情况下,NO_3~-N浓度的在线检测,其结果不仅与实验室检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解决了人为手工标定电极费时费工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为营养液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扬两优6号为材料,以三系杂交稻组合丰优香占为对照,通过3种施氮量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组合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产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但相对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产量潜力的进一步发挥。3个供试组合均以施氮量为240kg/hm2的处理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3个组合间均有差异。同等施氮量条件下,两系杂交稻组合米质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影响两系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原因,以及氮肥对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只有不断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才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各方面要求在逐步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积极采用营林技术治理林业有害生物,对提高林业资源整体质量、增加林业覆盖面积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林业技术的具体实践应用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切花菊‘神马’(Dendranthema grandiflora‘Jinba’)为材料,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侧枝相关重要基因BRANCHED1类似基因,命名为DgBRC1b。该基因开放阅读框有1 008bp,可编码335个氨基酸。蛋白对比发现,DgBRC1b所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包含TCP家族转录因子的2个基本结构域。通过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DgBRC1b属于TB1亚家族。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进一步证明该基因可能为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9.
王金鑫  姚静  李聪玲  陈晓丽 《节水灌溉》2021,(12):94-99,107
大区域农田墒情遥感定量监测对当代精准农业应用意义重大,但如何提高监测精度一直是该领域的关键问题.融合多源遥感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各种遥感的优势,是提高监测精度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河南省中东部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Sentinel数据,结合实测土壤含水量,根据植被覆盖、地表粗糙度和不同湿度的土壤对后向散射的贡献,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上述参数的关系,分别对研究区2016年3-6月冬小麦高植被覆盖时期0~10 cm、0~20 cm深度土壤墒情反演.根据地表粗糙度参数的性质,提出了地表粗糙度不变假设,并结合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方法(GA-BP),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①植被茂盛期,后向散射系数(σ)及其差值(?σ)与土壤墒情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VV极化优于VH极化,差值优于原值;②在反演0~10 cm与0~20 cm深度土壤墒情时,BPσ、BP?σ、GA-BP?σ模型得到的结果精度均依次提高,其中GA-BP?σ模型的均方根误差0~10 cm为4.07%,0~20cm为3.42%;③3种BP神经网络模型皆与0~20 cm深度土壤墒情相关性较好,预测精度较高.研究表明:中原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表粗糙度不变假设是成立的,后向散射系数差值(?σ)与土壤墒情的相关性更好,0~20 cm的根部墒情的遥测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水氮耦合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以旱地小麦品种‘长旱58’为材料,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旗叶主要光合特性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水分处理下小麦旗叶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产量等都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氮肥主要通过影响小麦旗叶Pn和小麦的穗数、穗粒数来影响产量。在不施氮(N0,0g·kg-1)及正常施氮(N1,0.2g·kg-1)处理下,中度水分胁迫(W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处理的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及产量大于充分灌溉处理(W1,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而在高氮(N2,0.4g·kg-1)处理下则相反。说明,适度水氮运筹会提高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及籽粒产量形成,主要表现为粒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