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筛选和鉴定适合寒冷地区药食用途开发的桑树品种,以河北省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保存的57份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桑树品种(种质)叶片新梢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桑树种质资源桑叶中DNJ含量差异显著,质量比多分布在2.5~4.0 mg/g之间。其中白桑种的家桑、条墩桑的DNJ质量比较高,分别为5.183 mg/g、5.020 mg/g,禾桑含量最低(1.288 mg/g)。测定种质资源以白桑种、鲁桑种居多,且大部分来自河北省地方品种(系),以及辽宁、山东等地的部分品种,少数为南方品种,来源地区不同其DNJ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2014年4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将‘冀桑2号’Morus alba‘Jisang 2’嫁接在‘冀桑3号’M. alba‘Jisang 3’的砧木上。嫁接苗于次年4月移栽于盆中并置于防雨棚下。2015年6月,分别用质量浓度0.0%(CK),0.2%,0.3%,0.4%的NaCl溶液处理试验苗木28 d,处理后每隔7 d取样一次并检测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增加,‘冀桑2号’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健康桑树叶片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拮抗细菌L144,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及病原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定名为Bacillus subtilisL144。该菌株已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为EU118756。对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生长温度为33℃,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4个桑树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漫丽    李娜    李季生    宋永学    王晖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96-101
以冀桑1号、冀桑2号、物45、铁把4个桑树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0.0%(CK)、0.2%、0.3%和0.4%的NaCl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桑树品种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明确其耐盐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NaCl含量的递增,4个品种的叶片细胞膜透性迅速增加,其中铁把在各处理下的值最低且增加最慢;各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NaCl含量为0.2%或0.3%时达到峰值;各品种的叶片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可知4个桑树品种均能在一定盐胁迫范围内通过自身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有效降低活性氧的伤害,各项指标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品种间差异显著。综合比较得出,4个桑树品种抗盐能力强弱为铁把>冀桑2号>物45>冀桑1号。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桑树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桑叶、桑枝、桑木、桑椹、桑白皮的药用价值,简述了桑树生物体在医药行业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桑树资源在医药行业上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miR164及靶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冀桑3号为试材,进行Na Cl和甘露醇处理,采用生物信息学、5'-RACE及RT-q PCR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在线网站预测,发现在桑树NAC基因家族中存在3个基因(Morus012149、Morus013575与Morus006482,分别命名为CUC2、NAC100a与NAC100b)为miR164的靶基因。运用5'-RACE技术验证了3个NAC基因为miR164靶基因,其切割位点主要集中于与miRNA互补位点的第10和第11位碱基之间。使用RT-q PCR技术检测miR164及靶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R164在茎和雄花中通过调控CUC2、NAC100a和NAC100b表达发挥生物学功能。用甘露醇处理桑树幼苗,在低浓度下(150 mmol·L-1)miR164在叶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浓度下(300 mmol·L-1)miR164表达量接近于对照组;用Na Cl处理,miR164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个靶基因在不同处理不同浓度下表达水平不同。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桑树miR164及靶基因NAC的抗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iR164对NAC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蝇类抗菌肽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生素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已经产生了大量耐药菌株,病原菌抗性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因此,寻求广谱、高效的新一代抗菌药物先导结构已成为世界性的迫切需要.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相继从人、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昆虫及植物分离纯化了2000多个抗菌肽,这些抗菌肽的发现无疑给抗菌药物的研究带来巨大的突破.昆虫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种群,占整个动物数量的90%,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防御机制,在生物界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利用昆虫来研究提取抗菌肽是近年来抗菌肽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在众多昆虫之中,蝇类是昆虫中抗菌肽研究比较多的.日本东京大学的名取俊二教授首先从麻蝇(Sarcophaga peregina)幼虫中分离到两种抗菌蛋白,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及异型核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作用,又能使细胞产生干扰素并使肿瘤坏死因子活化.名取教授的这一发现给众多的学者指明了道路.人们开始认识到,蝇类经常出没于杂菌横生的环境中,自身却不会被这些病原所感染,这一现象说明蝇类身上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有效的防御机制.经过人们仔细的研究发现蝇类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小分子蛋白质,被称作抗菌活性蛋白即抗菌肽.正是由于这种抗菌活性蛋白的存在,才使得蝇类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因此蝇类自然成为人们研究抗菌肽得力的实验材料;而且这种抗菌蛋白(抗菌肽)只需要万分之一的浓度就可以杀死多种病菌,其效力远远超过青霉素.由此可见,蝇类作为抗菌肽的直接来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成熟期和菌蕾期的栽培子实体及成熟期的野生子实体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对成熟期的栽培子实体水提物进行急性毒理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相同时,与菌蕾期的栽培子实体相比,成熟期的栽培子实体中多糖、黄酮、多酚、三萜及甾醇、粗蛋白、Na、Mg、K、Ca、Mn、Zn、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基因组序列,采用随机克隆方法,建立ApNPV的质粒基因文库,并通过对插入片段进行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获得了编码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特异囊膜蛋白基因odv-e56。该基因上游具有晚期调控保守序列TTAAG,是一个晚期表达基因,阅读框为1125bp,共编码374个氨基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ApNPV的odv-e56基因与黄杉毒蛾多角体病毒(OpNPV)和云杉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fNPV)的同源性较高,而与松树小叶蜂核型多角体病毒(NlNPV)和松环螺旋多角体病毒(NsNPV)的同源性最低。由此认为,杆状病毒科的odv-e56基因在进化上存在两种进化方式:一类以点突变为主,基因长度变化不明显;另一类突变以小片段的碱基增减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桑叶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方法,从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芽孢杆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最佳蛋白酶,并运用单因素逐级优化法对酶解反应的底物浓度、加酶量、温度、pH、酶解时间进行参数优化.选取这6种常用蛋白酶,利用酶解法制备桑叶蛋白多肽,以ACE抑制率为主要指标,水解度为辅助指标,研究桑叶多肽对ACE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酶解效果最佳的酶为芽孢杆菌蛋白酶,最佳酶解参数为底物质量浓度20 g/L、加酶量7.5%、温度60℃、pH7.0和酶解时间50 min,此时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81.51%,水解度为15.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