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给葱的染色体的识别提供新标记,建立葱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本研究采用去壁火焰干燥法制备了分散且形态良好的葱中期染色体,并进行了CPD(PI和DAPI组合)染色和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根据葱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结合CPD染色和FISH结果,对葱进行了核型分析。CPD染色结果:葱所有染色体臂末端都显示CPD带。FISH结果:有一对45S rDNA位点(在第5对染色体上)。葱的核型公式:2n=2x=16=2sm+12m+2st(SAT)。研究表明:利用CPD染色和45S rDNA FISH,不仅能为染色体识别提供新标记,还能了解染色体GC丰富区的分布,为葱属植物的物种鉴定、系统分类与进化等研究提供DNA分子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葛属11份种质核r DNA ITS序列克隆测序的基础上,用MEGA 6.0软件对11份种质及其近缘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葛属11份种质的ITS序列在长度和G+C含量上相差较大,长度变化在669~765 bp之间,最大相差96 bp,G+C含量在52.98%~59.89%,最大相差6.91%;藤县粉葛(Tengxian Pueraria thomsonii)、常德粉葛(Changde Pueraria thomsonii)、武隆苦葛(Wulong Pueraria peduncularis)这3个种的ITS序列特点相近,G+C含量都在53.74%左右,长度小于700 bp,在发育树上聚为1类,种质亲缘关系很近;合川粉葛(Hechuan Pueraria thomsonii)和蒙自粉葛(Mengzi Pueraria thomsonii)ITS序列相似性较高,G+C含量与序列长度都相差不大,在发育树上聚为1类;通道山葛(Tongdao Pueraria montana)聚为1类,与其他物种存在较远的距离;德兴宋氏超级粉葛(Dexing Soong Super Pueraria thomsonii)与常宁野葛(Changning Pueraria lobata)ITS序列和G+C含量一样,在发育树上聚为1类,但与会同山葛(Huitong Shange)、大卫粉葛(Dawei Pueraria thomsonii)处于不同的分支上,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3.
怀化学院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情况,明确细胞生物学实验特色,合理设计实验项目,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考核体系,配备高素质、高能力的实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良科  佘朝文  谭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67-17768
介绍了开放性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概况,提出了开放性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式,包括:组织改革、管理改革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来自不同地区的葛属(Pueraria DC)植物11个种质作为材料,基于其叶色、茎粗、茎节长、茎色、茎粗、茎被毛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形态学分类,并对11个种质的r DNA IT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采用MEGA 6.0软件构建ITS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基于ITS序列和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结果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分类方法导致的结果差异可能与形态特征受其生长条件、性状的选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而基于r DNA ITS序列的分类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6.
莪术CPD染色和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莪术[Curcuma zedoaria (Christm.) Roscoe]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并对该物种基因组的结构及进化进行初步研究,利用改进的火焰干燥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莪术中期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的位置及随体的数目进行分析。PI和DAPI组合(CPD)染色后和相继的45S r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莪术具有五对45S rDNA位点,三对位于8,22,31号染色体末端的CPD带区,二对位于4,30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第五号短臂为富含GC对的非45S rDNA位点。该实验建立了莪术的经典核型,为非整倍体,核型公式为2n=62+1=40m+12sm+1m,其核型不对称性为2A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RAPD标记分析葱属7个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取改良CTAB法提取植物的总DNA,从68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5条具有多态性且扩增稳定的引物用于品种的DNA多态性分析,采用优化后的RAPD的PCR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利用MEGA4软件进行各品种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从25个引物中共扩增出245条DNA带,其中99条为多态性带。根据聚类分析,葱属7个栽培品种可分为2类:汉中冬韭、阜丰1号和豫韭2号为1类;其他4个为1类,其中怀化大蒜和南宁大蒜、连葱6号和杭州分葱各为1小类;7个品种的相似系数范围为80.2%~99.8%。该聚类结果与依据表型特征的传统分类的结果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准确地进行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了一种快速制备DNA纤维的方法,用端粒DNA在玉米纤维上进行物理定位。[方法]采用刀切法从玉米嫩叶中提取细胞核。以端粒DNA为探针,在玉米DNA纤维上进行伸展DNA纤维的荧光原位杂交(Fiber-FISH),研究端粒DNA重复序列在玉米染色体上的拷贝数。[结果]用刀切法提取玉米细胞核,提高了核的完整性,并改善了DNA纤维的制备效果。玉米细胞核裂解的最佳时间为8~9 min。玉米的Fiber-FISH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信号为伸展的念珠状长链,玉米各条染色体端粒DNA的长度为7~103μm,各染色体端粒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存在显著差异(为15~230 kb)。[结论]玉米各染色体中端粒的长度可能不同,而且随着玉米生长及环境的变化,各条染色体端粒DNA长度的变化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葱的CPD带型,为大葱的染色体识别提供标记,了解大葱染色体DNA序列的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去壁火焰干燥法制备大葱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用CPD(PI和DAPI组合)对大葱染色体进行染色,结合常规的染色体测量,对大葱进行核型分析。[结果]CPD染色后,大葱的所有染色体的端点区都显示了红色的CPD带;大葱的核型公式为2n=2x=16=14m+2st(SAT)。[结论]根据CPD带,可对大葱的染色体进行更加准确的识别;大葱的所有染色体的端点区都含有GC丰富的DNA序列;CPD染色可为葱属植物的物种鉴定、系统分类与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DNA分子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以籼稻品种扬稻6号为材料,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后,选择芽期胚芽鞘斜着出土,苗期向上斜着生长(呈43°±25°的角度),随后各分蘖逐渐向下弯曲,至孕穗期呈匍匐生长表型,随着节间的伸长,在各节点处发生向下弯曲,但节间不弯曲,至成熟期整个植株呈"吊兰"状的突变体.对其农艺性状与野生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叶长、叶宽、叶角、穗长、分蘖数等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该突变体细胞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野生型与突变体在细胞形状、造粉体分布、液泡大小、细胞壁上物质分布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