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机械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精量播种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粗放式播种,从而降低了种植成本,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利润。目前,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提升玉米机械播种水平是提高玉米播种质量和增加产量的有效方式。本文对气力式玉米精量排种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气吸式、气吹式和气压式3种类型,分别总结了其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参数、性能、优势等,评述了试验效果;针对玉米精量排种器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促进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对目前玉米播种机排种监测方法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新的玉米播种机排种监测的试验方法:将4对光电传感器并排安装在导种管内壁以监测空或堵的情况并进行报警;同时,利用安装在排种盘的中心轴上的空心转速编码器,测出排种盘转速连同试验所得的空穴率,从而得出玉米排种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模拟实际空或堵的报警率达100%,排种量检测平均精度98.37%,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计算机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重点介绍了设备管理、学生实验课管理、学生零散上机管理及实验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玉米种子活力等级分类方法耗时长、环境要求严格、对种子产生损伤等问题,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SVM算法,建立了快速、无损、高效的玉米种子活力等级分类方法。首先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将1 200粒玉米种子分组分别老化0 h,72 h,144 h。利用不同老化时间玉米种子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通过红外热成像仪采集温度胁迫后自然冷却的玉米种子红外热像图,提取温度值作为特征。随后对玉米种子进行标准萌发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将玉米种子分为高活力,中活力和低活力3个活力等级。将温度值作为特征,活力等级作为标签分别建立K最近邻(KNN)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并进行训练,以模型分类准确率和训练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确定较佳模型,最终通过网格搜索对选择的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建立的模型,训练集准确率达到了92.4%,测试集准确率为91%,训练用时0.12s。该模型经过优化后训练集准确率达到了97.1%,测试集准确率达到了96.5%。  相似文献   
5.
6.
玉米精播机施肥作业性能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大型玉米精播机施肥作业质量实时监测的问题,设计了施肥作业智能实时监测系统。系统能够完成施肥量计算,实时监测肥管空或堵塞等情况;通过在排肥轴上安装编码传感器测量施肥量,并采用电容式接近开关检测肥排空或堵塞信息。该监测系统结构简单、简便经济、容易维护、抗污染且能够高效、可靠地实现在线非接触测量,能实现大型玉米精播机施肥作业性能的全天候、全过程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7.
农业灌溉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黑龙江垦区大面积的水稻灌溉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基于嵌入式系统、远程无线传输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农业灌溉远程控制系统。该系统设有中央控制器、水位检测及闸门控制系统、泵群控制系统3个部分,通过GSM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按水稻的需水量进行较为精确的自动灌溉,从而节省了水、电及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传感器的玉米播播种机播深检测的方法。以仿形拖板横轴与机架间角度的几何对应关系为基础,通过检测编码传感器的数字脉冲信号,推导出仿形拖板与机架间的角度关系,进而得到实际耕深数值。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易于安装与维护的特点。检测系统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实时耕深传送至驾驶室内的主控机进行实时显示,并结合GPS、GIS等对耕深数值进行全程记录。  相似文献   
9.
针对以往老式口腔综合治疗台不具有温水加热装置,本文介绍了一种以STC89C51单片机为主控单元,并结合DS18B20作为温度检测装置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恒温水控制系统,该设备能够自动控制出水温度在36.5±1℃。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基于阻抗模型设计的土壤墒情传感器,根据土壤的含水率会影响到其介电系数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传感器的模型。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又通过仿真试验来验证其准确性,最终得到一种效果明显、数据准确、价格低廉的传感器。通过仿真试验检测,其误差可以控制在±1.4%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