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土石混合崩积体坡面细沟跌坑发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土石混合崩积体坡面细沟跌坑发育情况,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通过设置4个流量(2,4,8,12 L/min)和4种砾石含量的土石混合崩积物(砾石质量比例0,10%,30%,50%),研究不同条件下细沟跌坑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冲刷时段,跌坑数量变化为3~17个,跌坑平均深度为1.10~5.93 cm,细沟纵断面形态系数为2.97~19.97。各跌坑参数随冲刷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增大趋势,部分坡面在5 min或7.5 min时出现最大值;跌坑参数随流量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8 L/min流量条件下出现最大值,而随着砾石含量增加总体呈增大趋势;流量对跌坑发育的影响大于砾石含量。各跌坑参数与流速、阻力系数及曼宁粗度系数密切相关,径流剪切力是描述跌坑发育的最适合水动力学指标,可用线性函数表达。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安溪县崩岗侵蚀区为研究对象,在大范围调查的基础上,选出3个典型崩岗剖面进行野外测定以及室内理化分析,并对崩岗土体的岩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崩岗土体的含水量低,干密度较大,土体比重恒定,孔隙度和孔隙比小,塑性指数较高,崩岗土体大多为中压缩性土。同时大体呈现出以下规律:随着崩岗土体深度的加深,土体的含水量下降,干密度增大,天然孔隙度和孔隙比减小。  相似文献   
4.
闽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农业生产环境好,但由于其人口密集,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加之洪涝灾害频发,植被一旦被破坏,易引发土壤侵蚀。从侵蚀类型上看,水力侵蚀是闽南水土流失的主要侵蚀类型,崩岗为其独特的侵蚀类型。从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上看,侵蚀的分布与居民点的分布有很大关系,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两个侵蚀中心;从表现形式上看,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侵蚀劣地、林地侵蚀、茶果园侵蚀、工程侵蚀几种形式。因此,要跟据侵蚀方式或地域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5.
矿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矿产的开采和弃渣的堆倒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破坏以及形成新侵蚀面产生的水土流失.在分析大田县白峰甲矿区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对矿区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分区,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安溪县官桥镇崩岗的综合治理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7.
崩岗侵蚀是中国南方红壤区一种特殊的土壤侵蚀形式,其危害性极大。为了规划崩岗沙化洪积扇农业用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室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安溪县洋坑小流域崩岗洪积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性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的理化性质均存在一定差异。以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可知,水田、菜园、茶园和桉树林比肥力最低的撂荒地P值分别高150%、147.37%、105.26%、43.72%。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对崩岗沙化洪积扇农田区进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改良均能有效促进土壤熟化,其中,水田和菜园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香根草草篱带促进侵蚀劣地生态自我修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香根草(Vetiueria zizanioides)篱带治理严重侵蚀劣地,使原来寸草难长的山坡劣地在草篱带的促进下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达到土壤改良、植被恢复,进入了植被—土壤系统良性循环的状态。分析了香根草篱带种植后植被与土壤变化过程,介绍了草篱带建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安溪县长坑乡崩岗侵蚀成因与治理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溪县长坑乡崩岗侵蚀特征明显,危害大,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崩岗侵蚀的成因,并根据崩岗侵蚀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酰胺在侵蚀崩壁不同层次土壤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置吸附法分析聚丙烯酰胺(PAM)在侵蚀崩壁3个层次土壤的静态吸附行为,研究不同的液固比例、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得出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AM在红土层和砂土层土壤中吸附的最佳液固比例是20∶1;在碎屑层土壤中的最佳液固比例是25∶1。PAM在红土层土壤中静态吸附量趋于零,主要受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在砂土层和碎屑层土壤中,PAM浓度为100mg/L和200mg/L时,平衡吸附时间为28~32h;PAM浓度为300~500mg/L时,平衡吸附时间为20~24h;对砂土层和碎屑层土壤的吸附等温线进行回归拟合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