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局地气候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前后的监测数据和有关气象资料进行分析表明 ,大规模林草、梯田等坡面措施和沟道坝库工程的实施 ,影响了当地小气候特性 ,较好地起到了调节温度、提高湿度、增加降水和雾日、减少冰雹等作用 ,项目区与参照站比较 ,相对湿度提高了 5~ 10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有雾日相对增加了 6 7d ,年降水量相对增加 5 %~ 10 %。  相似文献   
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通用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行业发展规划、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经系统收集、比照分析和深入研究,提炼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105条,其中基本条件86条、限批条件7条、缓批条件12条;提炼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条件86条,其中基本条件16条、不同类型区的特别条件35条、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的特别条件12条、须由建设和设计单位对主体工程进行修正的条件12条、须修改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的条件11条。共提出适用于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通用条款191条。  相似文献   
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要求严把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和遏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不同国土功能区、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公路铁路、采矿、电力、水利水电、城建、农林开发等16类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项目准入条件和水土保持方案准入条件,提出否决、限批和缓批的准入条件,建议将表土剥离利用率、弃渣分类堆放率、土地裸露程度、复耕率、蓄水措施率、水土流失影响指数等量化指标,纳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植物措施的配置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总结和分析水土保持方案植物措施配置存在的多个问题的基础上,就科学配置植物措施,包括植物措施科学选择、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优化配置、生态安全与整地以及苗木管护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与对策,为今后水土保持方案中植物措施合理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测定北方多沙粗沙区不同光强条件下常见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和蒸腾效率结果表明,6个树种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刺槐>山楂>杨树>柳树>榆树>核桃,2种灌木沙柳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柠条,但其蒸腾速率却小于柠条,在半旱区水分竞争力强于柠条。  相似文献   
6.
对现行生产建设项目六项防治目标的认识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已颁布实施4年多,通过实践发现6项防治目标的设置及其计算尚存在一些不足。结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所面临的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保留水土流失治理度,省略扰动土地整治率;二是保留林草覆盖率,省略林草植被恢复率;三是将拦渣率改称为渣土挡护率;四是将水蚀区土壤流失控制比调整为排水含沙量,并增加风蚀区风蚀扬尘量。  相似文献   
7.
黄河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及其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51~2007年黄河上游水文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高桥蒸发量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站历年逐月蒸发量,以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据此分析了可利用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57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温呈逐步升高趋势;蒸发前期相对偏大,中期偏小,近期持续增强;可利用降水量分布趋势与降水等值线基本一致,但地区差异显著;全年总量不足同期降水量的一半;时间分配不均,以夏季最多,秋季其次,春季较少,冬季最少,其中95%集中在汛期5~10月;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且有1951~1968年偏多、1969~1985年正常和1986年以来偏少之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倒虹吸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及其效果,为调(输)水工程同类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省郑州段倒虹吸工程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确定针对主体施工三时段的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构建倒虹吸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并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及其照片,分析评价实施后的效果。[结果]以郑州段倒虹吸工程为例,依据工程布局、自然条件和施工工艺,结合不同时段水土流失特点确定水土保持措施:①施工前表土剥离,连同临时堆土分别集中堆放、拦挡、苫盖或撒播草籽;②施工区设临时铁质围挡与截、排水沟;③开挖边坡设截排水兼防渗沟并适时苫盖;④堤坝外至保护范围设生态景观区;⑤进、出口两侧渐变段设排水沟、框架植草护坡和三角形小型绿地;⑥作业管理区园林绿化并设排水、沉沙措施,停车场铺透水砖;⑦虹吸顶部建休闲生态园,构建成倒虹吸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倒虹吸工程不仅是调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交叉建筑物;按部位合理布设工程、植物、临时措施,构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必定会取得较好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并为同类工程编制科学、经济、安全、可行的治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河兰州上游地区降水、气温变化及趋势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黄河上游38个站点近50年的资料,分析了降水、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线性回归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方法,检验了兰州上游各子区间降水和典型站点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以上各区间降水量均少于多年均值,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洮河流域最显著,其平均递减率为19.9mm/10a;2)各代表站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升幅在0.09~0.374℃/10a之间;3)就季节而言,冬季升温最明显,其次为秋季,其平均递升率分别为0.199~0.763℃/10a和0.067~0.338℃/10a。  相似文献   
10.
四川松树、桉树外生菌根菌种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四川省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桉树等人工幼林及少数天然林的外生菌根菌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我省松树林下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丰富,鉴定出9科18属50种,其中马尾松林下有40种,占80%,松、桉幼林下的种类单一、采色豆马勃、多根硬皮皮勃、黄色须腹菌为松类人工幼林下的优势菌根菌,随着树龄的增加,菌根种类也不断增加。桉树林下仅发现大孢硬皮马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