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1.
研究采用陕西省宝鸡市11个国家气象站1981-2019年3-5月降水资料,统计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和降水量,分析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宝鸡春季第一场透雨平均出现时间为4月13日。由中东部向西北和西南逐渐推后,川塬区早于南北部山区(麟游除外)。近39 a透雨出现日期总体呈偏晚趋势,但趋势不显著。近39 a各站无透雨频率为6%,出现在3月的频率为27%,4月43%,5月23%。第一场透雨雨量出现在25 mm≤R50 mm的频率为42.1%~60%,是除眉县外各站出现最多的量级;出现在20 mm≤R25 mm的频率为22.9%~44.7%;出现在15 mm≤R20 mm的频率为8.6%~21.1%;R≥50 mm的频率为0%~11.4%,是各站出现最少的量级。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陕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影响机制,该文基于《陕西统计年鉴2010》和实地调查数据,对当前陕西作物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当前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陕西作物秸秆产量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至2009年达到1682.24万t;高产地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类是作物秸秆的主要来源。受地域特点、传统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关中、陕南和陕北3个地区在作物秸秆利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模型研究表明,农户个人特征与主观认识、客观环境、政府禁烧查处力度以及地域状况等因素是决定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较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0—2016年陇县的冰雹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37年来陇县冰雹时空特征;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风暴发展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上游风暴对陇县风暴的指标性和大小冰雹的回波特征、区别。结果表明,陇县冰雹频次5.2次/a,其中直径2 cm的大冰雹频次为1.1次/a,冰雹主要集中在6、7、8月,最多发生于14∶00—17∶00;陇县冰雹主要在北部,上游交界的乡镇形成东西向带状多雹区;陇县冰雹均自上游组合反射率因子(CR)≥45 dBz风暴移入陇县发展,自西北路华亭移来占主体,单体移入陇县时间为18~100 min;风暴CR≥60 dBz、出现旁瓣回波和三体散射对应有大冰雹,风暴CR≥55 dBz、出现旁瓣回波对应有小冰雹;关注上游CR≥45 dBz风暴动向,可提前预警陇县冰雹。雷达冰雹指数(HI)、风暴追踪信息(STI)产品可参考发布预警。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陕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影响机制,该文基于《陕西统计年鉴2010》和实地调查数据,对当前陕西作物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当前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陕西作物秸秆产量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至2009年达到1 682.24万t;高产地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类是作物秸秆的主要来源。受地域特点、传统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关中、陕南和陕北3个地区在作物秸秆利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模型研究表明,农户个人特征与主观认识、客观环境、政府禁烧查处力度以及地域状况等因素是决定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较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