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参考大鼠Krt71基因序列,用PCR方法对SD大鼠Krt71基因DNA和cDNA序列进行克隆,获得SD大鼠Krt71基因的8 206bp的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F311105)和1 575bp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F303589),编码524个氨基酸。SD大鼠与国外报道的BN大鼠、小家鼠、家猫、家绵羊、家牛、苏门答腊猩猩和人等7个物种的Krt71基因cDNA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5.2%,88.5%,87.5%,88.0%,88.1%,88.1%;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0%,98.9%,92.5%,91.5%,91.3%,91.5%,92.1%。这一结果表明Krt71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不同物种之间也具有功能上的特异性。通过比较SD大鼠Krt71基因与GenBank数据库中发布的Krt71基因的序列,本试验发现了6个SNP位点,这些位点位于该基因的内含子序列,没有改变氨基酸的性质,这一研究结果为Krt71基因的SNPs数据库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郑州市4个有代表性的奶牛场(站)1981~1986年的母牛繁殖记录及观察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如下:初配牛年龄为19.94个月,性周期21.23天,发情期12~24小时,妊娠期276.9天;犊牛出生性此为106:91,成活率90.57%;双胎率1.88%;情期受胎率46.32%;产后第一次发情多在第10~120天之间,尤以41~80天间发情者为最多(占70.62%);产后41~50和61~70天出现两次配种受胎高峰,受胎率分别为89.86%和82.76%;秋、春、冬、夏季受胎率依次为56.56%、53.33%、43.51%、38.73%,前两者分别与后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无毛基因的突变对小鼠卵巢的影响,采用病理组织学和流式细胞术研究豫医无毛小鼠卵巢的形态学以及卵巢颗粒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6月龄无毛小鼠卵巢颗粒细胞Ap峰和G0/G1期显著高于2月龄无毛小鼠和2、6月龄昆明小鼠。该研究表明,无毛基因的突变诱发了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雌性突变小鼠怀孕困难。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昆明鼠超数排卵的最佳条件,提高超排效果,比较促性腺激素使用剂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间隔时间、超排小鼠所处发情周期阶段及小鼠周龄等因素对昆明鼠超数排卵结果的影响。PMSG 8IU+hCG 8IU、间隔46h~48h注射组超排效果最好;3周龄、8周龄~10周龄雌鼠较4周龄~7周龄雌鼠超排效果好,小鼠发情间期或发情前期开始超排的效果显著高于发情周期的其他时期。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在传统的动物科学领域中,由于互联网的应用,使动物科学科学管理和教育水平发生了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参考大鼠EGF基因序列,用PCR方法对SD大鼠EGF基因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获得了SD大鼠EGF基因的3 522bp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X149564),其中CDS长度为3 186bp,编码了1 061个氨基酸。SD大鼠与国外报道的大鼠、小鼠、原鸡、猕猴、人等5个物种的EGF基因cDNA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6%、83.4%、59.7%、76.4%、73.5%,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2%、80.1%、52.6%、69.7%、69.4%。这一结果表明了EGF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不同物种之间也具有特异性。通过比较SD大鼠EGF基因与GenBank数据库中发布的EGF基因的cDNA序列,本试验发现了22个SNP位点,其中9个没有改变氨基酸残基的性质,这一研究结果为EGF基因的SNPs数据库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8.
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培育卷毛突变大鼠近交系,用遗传测交试验分析其遗传表型和规律,同时对其皮肤组织学特征、电解质和生化、血常规、主要脏器指数及生长发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突变大鼠的卷毛性状呈半显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单一显性基因控制;卷毛大鼠毛囊弯曲,排列紊乱;血清电解质和生化、血常规与Sprague-Daw SD大鼠有一定的差异;中期生长发育与SD大鼠有差别,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小于SD大鼠.结果表明卷毛近交系大鼠其表型特征明确,遗传方式清楚,生物学特性有别于SD大鼠,可望成为一种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动物科学领域里,饲料营养是实验动物生长、繁殖以及遗传和各种生物学特性得以充分表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关键条件之一。大鼠和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而且有着相似的生理特性,常饲喂以同一种配合饲料。维生素营养是大、小鼠营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维生素K可以从脂溶性食物中提取,它们的吸收机制与脂肪相同———溶于脂肪后,借助胆汁而被吸收利用,因此被称为脂溶性维生素。相对于水溶性维生素来说,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症有特异性,可与其生化功能相联系。而且,除了维生素K可由消化道微生物合成外,所…  相似文献   
10.
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形态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种无毛同类系小鼠的皮肤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3种无毛同类系小鼠约在12日龄开始从眶周脱毛,3~4周龄后除触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1月龄时,无毛小鼠内脏可视,随年龄的增长,皮肤逐渐变松、变厚,并形成特别的皱纹和褶痕,似犀牛状,指甲过度生长,呈螺旋状弯曲;BALB/c无毛小鼠无色素沉着,表型类似于豫医无毛小鼠,DBA/2、C57BL/6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有黑色素沉着,嘴角、眶周、耳和尾部颜色较重。随年龄增长,皮肤及尾部表面出现一些类似人粉刺样的丘疹,数量逐渐增多,触须也随着年龄增长变得异常而稀疏。电镜扫描观察,脱毛前毛囊上部的毛管先变大,然后再脱毛。无毛同类系小鼠表面有较厚的一层鳞片状角化物,毛囊腔宽大,部分毛囊内含有一些能脱落到表面的角化样碎片。35日龄无毛同类系小鼠可见明显的包囊结构,4月龄包囊增多、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