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1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成株期慢叶锈性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用15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混合接种在37个小麦品种(系)上,分析了品种成株期慢锈特性,并通过病害潜育期(LP),流行速率(ER),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侵染型(IT),夏孢子堆显症率达50%所需的有效积温(ATLP50)等抗性组分的相关分析和品种的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荆州234,荆州236,荆州239,绵阳26号,绵优1号,绵优2号和818IN98等7个具有明显叶锈性的  相似文献   
2.
小麦叶内杀菌剂含量对条锈病组分的定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来源于澳大利亚的25份麦类作物抗笥材料及中国8个省市的22个小麦品种对禾谷胞囊线虫太谷群体的抗病性测定表明,6个由硬粒小麦的品种“Langdon”与节节麦的抗性材料为亲本合成的异源六倍体小麦均表现高抗;一些含有抗病基因Ccn-1的品种,如Festiguay和Aus10894等表现感病;其它来源于澳大利亚的6份燕麦及5份大麦材料也均高抗。  相似文献   
3.
保丰1号种衣剂防治小麦病害和地下害虫试验陈万权秦庆明于鑫陈扬林张爱环杨志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我国种衣技术的系统研究从80年代初开始,现在棉花、玉米、水稻、高粱、大豆、油菜和甜菜等主要作物上都已有专用种衣剂型号[1、...  相似文献   
4.
砂仁叶枯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菌落生长速率测定法筛选了 2 4种农药 ,对砂仁叶枯菌抑菌效果好的药剂有 70 %甲基托布津、50 %退菌特等 7种。筛选浓度以 1× 10 -4 左右为宜。平皿筛选的结果受杀菌剂对真菌的作用机制 ,理化性质 ,抗菌谱 ,p H值和培养基等的影响。菌落生长速率法比抑菌圈法测定的结果较稳妥可信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标记在植物真菌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发生在黄淮海流域的冬小麦产区,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国内外均有报道小麦品种之间存在抗病性差异,但关于抗性筛选的研究较少。作者于1993~1995年通过室内接菌试验、田间接菌试验和自然病地调查,对102个常见的小麦品种(系)和育种材料进行了鉴定,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氧乐果防治麦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氧乐果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小麦蚜虫防治效果关系紧密,室内定量喷雾试验表明:雾滴体积中径(VMD)为85μm,氧乐果药液浓度 1.0、1.5、2 .0、3.0 g·L-1条件下 ,蚜虫致死90%时雾滴覆盖密度LN90分别为336.1、237.6、2 0 8.8和115.3cm-2;氧乐果雾滴覆盖密度为26、50、102cm-2条件下,蚜虫致死90%药液浓度LC90分别为29.5、7.2和 4.0g· L-1。田间采用泰山-18BC机动喷雾机水平顺风喷雾,雾滴中径(VMD)为173μm,施药液量75L·hm-2和150L·hm-2条件下,麦穗上平均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32cm-2和280cm-2;药液浓度分别为1.2、1.6、2.0和2.4、3.2、4 .0 g·L-1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生产中用泰山-18BC机动喷雾机防治麦蚜时,建议采用75L·hm-2施药液量和2.4g·L-1氧乐果药液。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素对砂仁叶枯病流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为研究砂仁叶枯病的流行规律进行了田间试验。利用所得的田间调查数据建立了不同时期病害流行速率的预测式。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一般自然条件下该病害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8.
泰山-18BC型机动喷雾机喷施氧乐果防治麦蚜效果好、施药剂量低、持效期长,450ml/hm^2剂量和75L/hm^2施药液量比较适宜。农药在麦株各部位的沉积分布差异明显,以穗部沉积量最高。施药剂量与农药沉积量呈正相关,药效随农药沉积量的增加而相应地提高,其ED50和ED90分别为0.1和0.6(ai)μg/cm^2。与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相比,机动喷雾机工效高,施药液量少,小麦植株(尤其是穗部)沉积量高,可节省用药20%-50%,有效喷幅可达6m,其中1-4m处防效最高,具有取代手动喷雾器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重要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和秆锈病基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别选用15个具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和10个具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秆锈菌系推导分析了江苏省26个重要小麦品种(系)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和抗秆锈病基因。在供试的39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和44个已知抗秆锈病基因中,推导出了Lr1、Lr10、Lr13、Lr16、Lr26、Lt13 3Ka等6个抗叶锈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和Sr5、Sr6、Sr7b、Sr8a、Sr9e、Sr10、Sr13、Sr14、Sr15、Sr17、Sr20、Sr23、Sr27、Sr28、Sr29、Sr31、SrTmp等17个抗秆锈病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形式分别分布在20和24个小麦品种(系)中,其中Lr16、Lr26和Sr5、Sr23、Sr31是供试材料的主要已知抗叶、秆锈病基因。初步发现一些品种(系)携带有Lr13和Sr31等已知持久抗锈基因(或基因组合)及不同于本研究所用的已知基因的未知基因。  相似文献   
10.
1992~1996年我国小麦叶锈菌毒性动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小麦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鉴别寄主,监测来自我国12个省(市、区)的499份叶锈标样。结果表明:(1)在发现的诸多致病类型(毒性基因组合)中,PHT出现频率较高(26.6%),为优势类型,其余类型的出现频率均在7.4%以下;(2)毒性基因V2a、V9、V15、V19、V20、V24、V28、V29、V37、V38和V13+3Ka的出现频率小于30%,V2b、V18、V25、V27+31和V33+34的出现频率在30%~60%之间,其对应的抗性基因可视为我国小麦叶锈菌的有效抗病基因;(3)不同生态区的叶锈菌株,毒性基因(或基因组合)的组成特点、出现频率及多样性等差异较大。文中建议采用"固定鉴别基因+辅助鉴别基因"的复合鉴定系统,并对小麦抗叶锈病生态育种及抗锈基因分区部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