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2.
哈氏仿对虾和细巧仿对虾是东海经济虾类资源中主要的仿对虾属种类,为调查研究浙江省舟山市近海这2种虾类种质资源现状及亲缘关系,通过PCR扩增获得2种仿对虾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长度为632 bp的序列片段,共检测到101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99个,哈氏仿对虾有4种单倍型,细巧仿对虾有3种单倍型。统计碱基组成发现,二者在目的片段上的A+T含量分别为62.0%、62.9%,均显著高于C+G含量。细巧仿对虾的单倍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均高于哈氏仿对虾,采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并基于木村双参数遗传距离计算2种仿对虾的分化时间约在5.93百万年前。初步摸清了哈氏仿对虾和细巧仿对虾遗传多样性现状并比较了两者间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以期为仿对虾属经济物种的遗传信息和系统发育提供分子生物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韩语汉字词"茶"共有?和?两种文言方式,其中?公认为广东方言演变而来,但?的发音即不同于广东方言cha也不同于福建厦门方言tay,纵观以往的研究也均无对?的文言溯源考证。汉字词"茶"是在韩语有言无文期,来自汉文化的舶来品;宋代和高丽交往甚密的北苑贡茶所在地,福建闽北地区方言"茶"的发音和?完全一样。本文从语言学、传播学和考古学入手,论证韩语?的音源于福建闽北地区方言的推断。提出茶的世界发音演变"三元说——广东·厦门·闽北",望引起中韩相关领域学者注意并指正,共同探讨与论证。  相似文献   
4.
陈丹妮 《茶叶》2019,45(1):43-46
武夷山官方未曾发文对岩茶四大名"丛/枞"、老"丛/枞"水仙的名称说明和规范。随着武夷岩茶在韩国受欢迎度日益增加,同物异名给韩国茶人带来理解困扰,不利于岩茶文化国际的推广。通过文献和茶叶包装的梳理并剖析成因,建议使用"四大名丛"和"老欉水仙"的标准写法,并翻译出相应韩语专有名词。望通过更多的中韩茶文化研究学者的共同努力为两国茶人交流茶文化,提供更科学的学习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遇林亭窑为宋代烧制金花乌盏五大窑口之一,在其尚未考古发掘前,大量产于此窑口的金花乌盏被误判为其他窑口产品的情况比比皆是。其名称在历代文献上也未统一,艺术和文学价值也未得到发现与认可。遇林亭窑金花乌盏可以分为纯图案类和图文结合类;图文结合类又分为吉祥祝语和诗文配图两类。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自主开发的智能电子鼻系统,对同一饲料厂的8种猪饲料样品进行分味检测并分析。结果表明,饲料种类不同,其风味挥发物质也不尽相同,风味挥发物检测信息经随机共振处理后以信噪比谱的形式表达,从而实现对饲料风味的智能分析。企业可根据饲料风味分析结果,结合猪对饲料风味的喜好情况,改良饲料产品。此系统还可以增加饲料的可溯性并保护饲料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7.
禅师以公案引渡修行者顿悟成佛者不在少数,也不乏因公案“东问西答”和“不可言说”二个特征,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修行者。如今饮茶已蔚然成风,倾心于“茶禅一味”之点睛公案“喫茶去”的学茶者或参禅者,多半也是雾里看花大惑不解。通过对佛教和禅宗发展过程的沿流溯源,管窥公案“喫茶去”的般若。  相似文献   
8.
宋代茶文化高度繁荣,刺激了茶器的生产与发展。建窑建盏属于宋代黑瓷,是历史上唯一因茶而生、因茶而衰的瓷器。文章立足于宋代茶文化视域,通过对建盏器型、釉色纹理及人文思想的剖析,总结建盏具有简约实用之器型美、深邃变幻之釉纹美、儒释道之人文美三大美学观,有助于今人艺术创作时汲取借鉴,对宋代茶文化及建盏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