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东珠海斗门区是池塘养殖海水鱼的集中地区,面积大、品种多,诺卡氏菌病的危害也很突出.诺卡氏菌是高等细菌,诺卡氏菌病是以鱼类形成全身肉芽肿和体表溃烂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近些年在养殖的海水鱼和部分淡水鲈形目中发病率很高,在斗门地区多数养殖户和部分水产药店从业人员对该病了解不多,处理不当,累积死亡率较高,规格大的商品鱼发病后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类立克次氏体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感染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RLO)的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脾、肾、肠、鳃和心脏的组织病理变化。感染类立克次氏体的罗非鱼各器官广布粗糙不圆整的白色小结节,这些结节为肉芽肿坏死灶,分层不典型,与周围健康组织的界限不甚明显;严重病变的组织坏死区域较大,与周围明显增生的细胞形成清晰的巨大"肉瘤"状肿物。经吉姆萨-瑞氏染色后,在病变组织内,尤其是脾肾组织的巨噬细胞胞质内可见蓝紫色球状或颗粒样、成簇分布的类立克次氏体。这些发现可为罗非鱼类立克次氏体病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隶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水产养殖品种.由于对养殖水平要求较高,且肉质较好,其销售价格一直较高,近两年正常的出塘价格都稳定在140元/kg左右,养殖效益十分可观. 池塘养殖笋壳鱼的疾病种类并不多,从目前对其疾病调查来看,肿大属虹彩病毒病是其最重要的疾病,发病率高,若处理不当则死亡率较高.珠三角地区大家通常错误地把该病诊断为鳃霉病,下面对笋壳鱼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病的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一生鱼(杂交鳢:斑鳢♀×乌鳢♂)养殖池塘,面积7.7亩,水深1.4米,3台增氧机。2013年6月14日一次性放规格300尾/斤的生鱼16.5万尾,3-5尾/斤的鳙鱼1500尾,12尾/斤的鲫鱼6000尾。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的急剧下降,病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但常见的病毒病如白斑综合征、桃拉病毒病和传染性及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造成了严重影响,就连被我国列为二类传染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对虾杆状病毒病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2014年5月在云南省养殖罗非鱼的鳃组织中发现一种鳃霉样真菌,经水浸片镜检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低倍镜下,鳃丝可见大量鳃霉样真菌菌丝体,菌丝体分布于鳃丝表面及鳃小片内;高倍镜下,可见菌丝体内的孢子。菌丝体主要位于鳃上皮组织及鳃小片的血管中,菌丝体内可见多核原生质体、双核体、单核体以及成熟孢子,有的单核体内有大量嗜酸性颗粒,成熟孢子呈圆形、胞质致密、染色深,位于血管中的孢子为多核、厚壁单体孢子。由于大量菌丝体的存在,鳃组织结构杂乱,鳃小片间大量细胞的增生使相邻的鳃小片粘连在一起,鳃丝呈棒状;鳃组织上皮层大多坏死,有轻微淤血,含有大量成熟孢子的鳃组织坏死严重。  相似文献   
7.
正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包括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由于笋壳鱼肉质好,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效益高而且稳定。笋壳鱼的病害较少,对笋壳鱼危害最大的就是两种病毒病,即神经坏死病毒病和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病,分别造成鱼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观察了不同规格的健康和患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肠、后肠、后盲囊等的组织结构。组织病理显示: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肠道严重病变,肠腔空,环肌两侧增生大量成纤维细胞,这些增生细胞取代了肠上皮,而不见正常柱状上皮细胞;肝胰腺有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病变,如腺管萎缩、崩解、坏死等。凡纳滨对虾患白便综合征的组织病变演变过程为:最初肠上皮基膜下出现一圈增生细胞,肠上皮柱状细胞脱离基膜;增生细胞持续增生增多,肠上皮崩解脱落至肠腔,增生细胞完全取代肠上皮;增生细胞不断增生,增生细胞层逐渐变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生细胞层近腔端的一圈增生细胞坏死,出现一圈棕黄色物质,最终坏死细胞连同棕黄色物质脱落至肠腔。脱落至肠腔的腺管细胞、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排出体外即为肉眼可见的白便。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年来报道较多的粘孢子虫病主要集中在鲤、鲫鱼上,其他鱼类的报道相对较少。鱼体表和鳃是最常见的寄生部位,腹腔、肠道等部位也可寄生,寄生时通常会在寄生部位形成较明显的包囊,并引发相应的症状。2011年6月,大连海洋大学病害实验室接诊了一批疑似细菌性败血症的水库鳙鱼,经解剖及组织学检查后确诊为粘孢子虫病。该病与以前报道的粘孢子虫病的发病情况及症状都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经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出感染了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Siniperca chuatsi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患病鳜(1)造血器官严重坏死:以脾脏最为严重,脾细胞正在坏死或已坏死,细胞稀疏;头肾和肾的淋巴样组织坏死次之;(2)主要器官血管壁组织坏死:脾、肝、头肾、肾的大血管均坏死;(3)组织淤血、出血:肠、肠系膜、性腺、肝脏等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4)在各器官出现数量不一的肿大细胞:以脾脏中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