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正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21d以内的雏鹅,其特点是:发病日龄越小,病程就越短,死亡率越高[1]。笔者于2014年1月9日诊治一起病例:本县一个小规模养鹅场的鹅群开始发病,几天后每日死亡30多只。经初诊为小鹅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4年1月5日,畜主从广西合浦县某鹅场购进2d龄雏鹅1 000只,当日运到本县养鹅场时  相似文献   
2.
在血清抗体效价检测技术应用到畜禽生产中时,需要对疫病预防加以了解,并且制定相关的养殖场免疫程序,其中较为主要的内容包含母源抗体检测和免疫接种时间等方面的完善,随后修订相关的免疫程序,实施疫病的诊断和处理,对疫苗接种的结果进行有效检测,明确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现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追求高蛋白高营养的生活也越来越强烈。牛肉以其独特的营养和鲜美的风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现代社会人们的高级食品,需求量也是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我国牛肉需求量约为700万。岳宏等[1]指出,到2015年中国牛肉总消费量将达到900万吨,到2015年更是达到1 338万吨,因此缺口很大。  相似文献   
4.
正猪瘟、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是县级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监测、检验免疫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作为一种微量的定量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环节操作不当都可能使最后的判定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甚至相反。为尽可能减少误判,提高检测准确率,笔者在猪瘟、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实际操作中获得一些体会,现综合归纳如下。1实验室环境控制  相似文献   
5.
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家禽防疫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及家禽饲养概况1.1为确保边境地区和内地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禽养殖业正常发展,防止境外动物疫病传入,从2003年3月开始,在距中越边境30km以内的村屯建立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对隔离带内饲养的畜禽实行口蹄疫、猪瘟和禽流感等强制免疫。大新县边境线43km,在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内有6个乡(镇)70  相似文献   
6.
<正>为确保边境地区和内地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禽养殖业正常发展,防止境外动物疫病传入,从2003年3月开始建立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即在距中越边境30km以内的村屯建立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对隔离带内饲养的畜禽实行口蹄疫、猪瘟和禽流感等强制免疫;大新县边境线43km,在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内有6个乡(镇)70个村委会,隔离带内鸡存栏45.3万羽,鸭存栏24.6万羽;龙州县边境线184km,在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内有13个乡(镇)127个村委会,隔离带内鸡存栏49.2万羽,鸭存栏17.3万羽。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内家禽以散养为主,约占存栏量的70%~85%,分散在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7.
一、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及家禽饲养特点为确保边境地区和内地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禽养殖业正常发展,防止境外动物疫病传入,2003年3月开始在距中越边境30千米以内的村屯建立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对隔离带内饲养的畜禽实行口蹄疫、猪瘟和禽流感等强制免疫。边境动物防疫隔离带内家禽以散养为主,约占存栏的70%~85%,分散在千家万户,而且边境地区多为山区,自然屯间隔远,交通不便,农户一般以喂养鸡、鸭为主。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饲养量差异大,单户规模较小。由于受边境地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规模养牛场用微生物菌种发酵垫料的适宜厚度,提高发酵效果。在原来利用本地盛产的老甘蔗叶、玉米秸秆、稻草以及木糠、统糠为基础垫料,用微生物菌种发酵垫料试验的基础上设置3个垫料厚度试验组(Ⅰ组10厘米、Ⅱ组20厘米、Ⅲ组30厘米),每组重复2次。结果:试验组Ⅱ(垫料厚度20厘米)效果好。结论:规模养牛场利用本地秸秆资源(老甘蔗叶、玉米秸秆、稻草)和木糠、统糠混合做垫料,用微生物菌种发酵,垫料厚度以20厘米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减少规模养牛场粪污对环境污染的方法,利用本地盛产的老甘蔗叶、玉米秸秆、稻草及木糠、统糠为基础垫料,对用微生物菌种发酵的垫料构成比例和发酵周期进行探讨,设置3个试验组(秸秆∶木糠∶统糠比例分别为:5∶3∶2、3∶5∶2、2∶3∶5),每组重复2次。6个月后,3个组均无污水外流,且牛肢蹄类病均由原来的年平均发病率8%降低至2.5%;每10吨垫料成本:试验I组3 400元、Ⅱ组3 800元、Ⅲ组4 600元;发酵效果Ⅱ、Ⅲ组等同,I组较差。本试验综合比较看:规模养牛场可利用本地秸秆资源(老甘蔗叶、玉米秸秆、稻草)、木糠和统糠混合做垫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减少粪污对环境的影响;也可降低牛肢蹄类病的发病率。垫料的构成比例以秸秆3∶木糠5∶统糠2为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