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1.
为验证实验室的蚕种质量检验能力,确保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组织开展了全国蚕种质量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试验。阐述了蚕种检测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的组织实施过程,介绍了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的操作方法,结合案例对结果统计评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说明。开展全国蚕种质量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检验并验证了各实验室的检验能力,进一步改进并完善了检验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1前言DB33/T 2019—2016《蚕种生产技术规程》已经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6年12月31日发布并于2017年1月31开始实施。有关蚕种冷藏浸酸的技术规程主要是在标准的第5、6部分。本次修订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蚕种冷藏、浸酸技术处理和操作方法,达到促进蚕种发育齐一,保证和提高蚕种质量。同时增加一些新的技术处理方法(例如新增了滞育卵冷藏内容),满足新形势下的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3.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母蛾检测是控制微粒子病流行的基础性工作。根据2010—2014年某蚕区7个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单位对母蛾中家蚕微孢子虫的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母蛾检测批规模类型的批次数量、毛种数量和微孢子虫检出结果的变化及其与各检测批规模类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数据采集期间该蚕区毛种数量较多的母蛾检测批规模类型的批次数量和毛种数量呈上升趋势,2012年的检测批次数量已较2010年显著增加(P=0.049);未检出家蚕微孢子虫的合格蚕种(即无毒蚕种)比率,随检测批规模类型的毛种数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检出合格蚕种(即带毒合格蚕种)比率,随检测批规模类型的毛种数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检出不合格蚕种(即带毒淘汰蚕种)比率,未出现明显倾向性变化趋势;不同生产单位的母蛾检测批规模类型结构与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程度间可见明显差异。蚕种生产单位可通过母蛾检测批规模类型结构与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分析,反馈调控母蛾检测批规模类型,提高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的存在是造成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解饲养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情况,我们于2016、2017年进行了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普通蚕饲养区微粒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原蚕饲养区,而且秋期检出率为最高;普通蚕饲养区的桑树害虫和迟眠蚕、病死蚕中微粒子检出率显著偏高;原蚕区的桑树害虫检出率也明显偏高;个别蚕区养蚕环境微粒子虫孢子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浙江省微粒子病防控现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改变生产理念、加强技术培训、加强监管、开展成品卵检测等五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方法由四川绵阳丝绸公司叶永林于1992年首先提出。四川、江苏等省因农村蚕茧生产微粒子病流行而陆续开展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作为母蛾微粒子病检疫的补充和监督,对蚕种微粒子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农业部1997年发布的部颁标准NY/T 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把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列为备检项目。  相似文献   
7.
感染家蚕微孢子虫的成品卵检测是业内关注的技术问题之一。用磨碎管分装1 000粒蚕卵并加海绵塞,进行一段式催青的实验室二日孵化率达98.25%或以上,对生产用不同蚕品种、越年或冷藏浸酸蚕种及不同单位生产蚕种的二日孵化率最低为94.40%。用含0.01%十二烷基磺酸钠和2.00%氢氧化钠的溶液浸泡和磨碎蚕卵样本(约1 000粒),固形物去除率为83.38%。5龄起蚕添食感染5×105颗/mL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悬浮液后获取的混合蚕卵,在催青孵化后第7天检出率明显上升。1 000粒蚕卵混入3 000颗家蚕微孢子虫孢子的检出率为100%。蚕卵磨碎液用PBS缓冲液(pH=7.2~7.6)稀释40倍或以上时,qPCR法检测可稳定检出家蚕微孢子虫,检测灵敏度为4×106颗/mL,低于光学显微镜法的1.5×103颗/mL。105个一代杂交蚕种母蛾检疫批(166 623张毛种)母蛾检测和蚕卵集团检测的检出情况类似。不论是母蛾检测还是成品卵检测都涉及家蚕微孢子虫的胚传率和流行病学风险管控的阈值确定,上述研究提供了一种成品卵集团检测的方法,但实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