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RT-PCR方法快速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标准毒株(Purdue-115)的ORF6(N基因)的基因序列,设计俣成了一对引物Li01/Li02用反转录聚俣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发病猪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得到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约1174bp(N基因)的PCR产物,与从参照毒株TGEV TH-98扩增出的片段大小相一致。进一步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分析,发现从发病猪火花名扩增出的N基因与参照毒株TH-98株具有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从而证实本病例致病病毒为TGEV。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对肠道中菌群的研究不断深化,同时对肠道菌群和机体健康的关系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发现肠道菌群对病毒的感染有着双重调节的作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保护肠黏膜屏障以及直接与病毒结合进而中和病毒或者阻止病毒对细胞黏附的直接作用抑制病毒感染,或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建立和发育产生影响的间接方式来抑制病毒的入侵以及分泌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代谢产物来发挥抗病毒作用;此外,益生菌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有望从益生菌入手解决当前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弊端。本文着重对近年来肠道菌群抵抗病毒感染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此方向相关问题及进一步的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乳酸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制定乳酸菌发酵生产过程中噬菌体污染的防控措施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本研究通过斑点试验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以干酪乳杆菌(L. casei) ATCC 393、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 KLDS 1.0413、短小乳杆菌(L. brevis) ATCC 367为指示菌从乳制品、泡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噬菌体基因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分析其包装机制,并进行宿主范围和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SDS-PAGE分析噬菌体结构蛋白,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3株烈性乳酸菌噬菌体,依次命名为Lc、Lpen和Lbre。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均由多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组成,而噬菌体Lbre由多面体头部和收缩性尾部组成。根据形态学分析,Lc和Lpen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B1类,Lbre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A1类。噬菌体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核酸电泳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基因组均为异质平末端,其包装机制属满头包装,即pac-型,而Lbre含有黏性末端,其包装机制属于cos-型。宿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Lc、Lbre对宿主专一,而Lpen宿主谱较广。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噬菌体Lc、Lpen和Lbre潜伏期分别为60、45和150 min,裂解期分别为45、90和105 min,裂解量分别为47、24和30 PFU/cell。SDS-PAGE分析显示,噬菌体Lc结构蛋白有7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0 ku;噬菌体Lpen和Lbre结构蛋白均有5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5和50 ku。综上,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乳酸菌烈性噬菌体,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对了解乳酸菌噬菌体及后续乳酸菌噬菌体污染的防治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竞争性DOT-ELISA法检测TGE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胃肠炎(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由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引起的以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致死率为特征的消化道传染病[1]。本试验利用TGEV N基因原核表达产物重组N蛋白作为抗原检测试剂和以T  相似文献   
5.
应用PRV VP6蛋白McAb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猪轮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的猪轮状病毒(PRV)引起以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产气荚膜梭菌α、β、ε3种主要外毒素的免疫原性,构建基因亚单位多价疫苗,本研究通过PCR分别扩增α-β2及ε3种毒素基因,分别克隆于p Pro HTa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Pro-α-β2-ε,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这3个目的基因的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α-β2-ε毒素融合蛋白大小约90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将其免疫BALB/c小鼠后,分别利用A型和B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素对免疫鼠进行攻毒,并测定免疫鼠血清中抗体对毒素的中和活性。结果表明,免疫鼠对A型和B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1 LD100和2 LD100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和60%以及100%和80%。体外中和试验显示,免疫鼠血清稀释为1∶20时,对1 LD100A型和B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中和效率均可达到100%。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α-β2-ε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有效组分,为产气荚膜梭菌多价候选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重组N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重组N蛋白作为检测抗原,优化ELISA反应条件,建立了PEDV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PEDV血清检测为阳性,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感染猪的阳性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采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了130份临床样品,其中78份血清样品为PEDV抗体阳性。表明建立的以重组N蛋白为包被抗原检测PEDV血清抗体的方法可以用于检测PEDV感染及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M细胞靶向肽(Co1)和树突状细胞靶向肽(DC-targeting peptide,DCpep)的免疫增强作用,用实验室构建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88ac-STa-LTB-STb-co1(KSLS-co1)的阳性质粒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获得DCpep-KSLS-co1和KSLS-co1-DCpep融合基因。然后将DCpep-KSLS-co1、KSLS-co1-DCpep基因亚克隆到p PG612.1表达载体中,转化到干酪乳酸杆菌L.casei393。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显示,DCpep-KSLS-co1、KSLS-co1-DCpep基因在干酪乳酸杆菌中获得了表达。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M细胞靶向和树突状细胞靶向策略在乳酸菌活载体疫苗系统中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同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RV)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EDV S基因、TGEV S基因和PRV VP6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利用这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PEDV、TGEV、PRV进行多重RT-PCR扩增,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同时扩增PEDV(682 bp)、TGEV(480 bp)和PRV(297 bp)的特异性DNA片段,而对猪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多重RT-PCR方法对PEDV、TGEV和PRV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3.3×103拷贝/μL、3.2×103拷贝/μL和2.8×103拷贝/μL。利用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和单项RT-PCR对20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以用于这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重组犬IFN-γ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取Concavadin A诱导培养的犬脾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出犬IFN-γ,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鉴定,然后把IFN-γ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JLA605,构建pRL-Ca/IFN-γ表达质粒;应用M9培养基通过摇瓶发酵,确定诱导时机和诱导表达时间。结果表明,工程菌pRL-CaIFN-γ在30℃培养至OD600为1.5于42℃诱导4h,菌体收获量湿重达20.0gm,目标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2%,外源基因在该基因工程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