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70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篇
  49篇
综合类   39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发掘对林木生长发育有利的优良微生物资源,并筛选适合叶表微生物的收集方法,以马尾松针叶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悬摇法和超声波法收集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MUSCLE和Qiime软件研究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马尾松针叶表面定殖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真菌(菌丝及孢子)和细菌。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物种丰富,包含细菌运算分类单位(OTUs)490个,真菌OTUs 1273个。马尾松叶表细菌以未分类的蓝细菌属(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36.53%)、未分类的拜叶林克氏菌属(unidentified_Beijerinckia)(28.60%)、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2.35%)为优势属;叶表真菌以枝孢属(Cladosporium)(2.45%)、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0.92%)、无头孢菌属(Capnobotryella)(0.91%)为优势属。针对叶表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表明,悬摇法和超声波法均有较高的物种检出度;在叶表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中超声波法优于悬摇法,但超声波法样品间数据变异性较大,测定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八种中草药体外抑制大肠杆菌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马尾松、田基黄、艾草、雷公根、芭蕉芯、浮萍、野菊花、番石榴叶8种中草药,采用常规中草药药敏试验打孔法和试管法对猪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0157)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艾草、野菊花、番石榴叶对大肠杆菌呈高度敏感,其中艾草对大肠杆菌抑菌力最强;马尾松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呈中度敏感;田基黄、雷公根、芭蕉芯、浮萍对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沙黄松天然林自由授粉家系7年生树干材积的材料,分析了联合选择遗传增益结构模式。结果表明:亚群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亚群体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联合选择增益结构模式为亚群体间72.44%、亚群体内家系间3.55%、单株间24.01%。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基因库无性系花期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林场石景山工区进行马尾松基因库无性系开花习性、花量、花期的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着生球花量的差异显著,始花期也有明显的差异,但也存在一定的同步性,大部分无性系雌花开放时间比雄花早4─9天。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马尾松蓝变材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处理选取了5个温度(170、185、200、215、230℃)和4个时间(2、4、6、8 h)。在热处理前后分别测量蓝变点与未蓝变点的颜色,分析了蓝变材颜色的均匀性,对比了蓝变点与未蓝变点的颜色差异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蓝变材颜色参数的标准差逐渐降低,蓝变点与未蓝变点明度差、黄蓝色品指数差减小,其色差可以从17.57降低到小于1。均值比较结果显示,经过200℃以下的热处理,蓝变点与未蓝变点间的颜色参数仍然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了使蓝变色斑达到肉眼不容易识别的程度,最低的热处理条件为200℃下处理6 h。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不同抚育方式对林地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幼林采用全面劈草、全面劈草局部松土、全面除草松土3种抚育方式对林地植被生长、表层土壤变化及幼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植被枯落物随抚育强度提高而降低,而土壤侵蚀则随抚育强度提高而增强,马尾松幼林生长与抚育强度提高成正比.在南方马尾松集约经营的山区,宜提倡带状抚育,既可促进幼林生长,又能维护地力.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石宝镇马尾松单木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科学地保护和利用马尾松森林资源并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多模型选优法对重庆市忠县石宝镇马尾松的单木胸径生长模型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对竞争优势木和竞争劣势木的拟合效果最好的均是Richards函数,其次是Schumacher函数,而Gauss函数和Logistic函数的拟合效果较差.考虑到模型运算的简便性和结构的清晰性,结合研究区马尾松胸径生长量的预测情况,选取了模型参数相对较少的Schumacher 函数作为描述重庆市忠县石宝镇马尾松生长过程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8.
天台国清寺景区马尾松枯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结果表明,天台县国清寺景区马尾松枯死的原因是,林分密度大、树种单一、松树生长衰弱、松墨天牛危害严重引起松树大量流脂导致逐渐枯死,但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危害。加强抚育管理,调整林分结构,培植阔叶树种,逐渐形成混交林,是国清寺景区风景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松树枯梢病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艳  叶建仁 《林业科学》2003,39(4):67-72
研究表明在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马尾松健康梢上整年都能分离到松枯梢病菌,其中在火炬松上的得菌率为15%—37.7%,且大多数月份高于20%;湿地松上的得菌率稍低于火炬松,为7.5%~29.1%;短叶松梢上的得菌率是13.8%—57.1%,月份之间的差异较大;马尾松得菌率最低,为9.7%—22.4%,多数分离得菌率低于20%。健康梢的不同部位得菌率有一定差异,枝和新梢较高,芽稍低,叶最低。在1年中,健康梢上得菌率有3个高峰期,即4—5月、7—8月和10—11月,是潜伏侵染的的主要时期。将健康芽和梢进行诱发培养,lOd后组织块上及周围产生松枯梢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得菌情况与常规分离相似。在当年孢子散发之前,对健康梢套袋隔离试验,发现套袋梢仍会发病,说明在发病的春梢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潜伏侵染的松枯梢病菌造成的。从而证明松枯梢病菌在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马尾松上普遍存在潜伏侵染。  相似文献   
10.
川东南马尾松外生菌根苗及其抗铝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陈刚  李存英  黎勇 《北方园艺》2007,(11):205-208
采自西南地区分离的马尾松林常见的土著菌株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 01,03)、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和模式种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 S238N)的基质纯培养物及液体纯培养物,分别按混合(Mix=Ld 01 Ld 03 Pt 715 Lb S238N)及单独接种的方式接种1月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菌根苗在不同pH土壤及铝胁迫条件下培育3个月后采样分析其生长和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4种接种方式均能有效形成菌根,显著增加幼苗的生物量,促进幼苗对N、P、K的吸收并显著(P<0.05)提高抗铝性;混合接种促进马尾松幼苗生长的效果较单独接种好,并且pH=6.1时,幼苗对K的吸收量最大,铝吸收量最少;pH=4.1时,幼苗对N、P的吸收效果最好,但对K的吸收和对铝的抗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