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6篇
  21篇
综合类   38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68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梁 《饲料工业》2003,24(6):42-43
南方大口鲶作为一种颇受养殖户及消费者欢迎的名贵经济鱼类,近几年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广泛开展,整个养殖期间特别是苗种阶段的病害日趋严重,生产中出现了滥用乱用各种防治药物的现状,给大口鲶的品质造成了很大的潜在危机,复合碘作为一种高效、低毒、广谱、使用方便的消毒剂,在国内有些生产单位的某些品种上逐渐被采用,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犤1犦,本研究通过复合碘对南方大口鲶的急性毒性试验及其苗种阶段易患的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杀灭试验,确定该药对大口鲶苗种的毒性和安全浓度范围,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供养殖单位参考。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2.
暴发性鱼病是我区鱼类的常发病,主要引起白鳞、白鲢、镛、鲫、团头鲂等淡鱼类的暴发流行,通过对我区部分盟市暴发性鱼病的流行调查,分离出两株嗜水气单胞菌,经鉴定与无锡嗜水气单胞菌菌株有相同特点,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试验和毒素的毒性试验,分离菌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和毒素毒性,并产生明显的体表出血充血以及败血症变化。对分离菌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得知该菌可在PH6-9生长,最适温度为10-30℃,低盐或无盐状态下易于生长。将分离菌株和无锡菌株制成多价灭活全菌苗,用注射法和浸泡法对鲫鱼进行免疫,20天后攻毒,观察60天,保护率注射组为20/20,浸泡组为19/20,起到了免疫保护作用。将自制的多价灭活全菌苗应用推广于我区部分盟市,有效地防止了暴发性鱼病的发生,达到新增鲜鱼总产量129.8万公斤,新增总产值1038.4万元。提高了我区养鱼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1999年8月在宜良、嵩明县的杨林两地各一养鱼场的部分鱼塘先后发生了一种鱼病.经对两地发病鱼的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病原分离鉴定、水质分析等,诊断为弧菌、嗜水气单孢菌及鱼害粘球菌混和感染后,采取了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病,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4.
嗜水气单胞菌gyrA氟喹诺酮抗性决定区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病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理。以4株对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及2株敏感菌株为模板,参照杀鲑气单胞菌gyr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进行gyrA基因氟喹诺酮抗性决定区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小提质粒,酶切鉴定,测序并分析比较耐药菌和敏感菌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发现耐药菌有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分别是83位点的Ser→Ile,92位点的Leu→Met,174位点的Ile→Phe,202位点的Asn→Asp,203位点的Leu→Arg,耐药菌突变后的氨基酸残基均比敏感菌正常的相对应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大。83位点的突变与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突变一致。122位点具有保守的Try。  相似文献   
5.
一例欧鳗拟指环虫病的诊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8月我省仙游县某鳗场养殖的欧鳗因严重感染拟指环虫病,且继发拟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出现死亡,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诊治全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肉鸭嗜水气单胞菌病是由于鸭鱼混养时感染肉鸭嗜水气单胞菌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确诊需取病死禽的肝、脾、肾、心血进行细菌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前,利用微生物进行水质处理与病害防治业已证明是一种绿色环保、有效的病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在国内外均有较多的报道。其中噬菌蛭弧菌作为一种具有先天独特噬菌特性的寄生性细菌,在淡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中逐渐崭露头角,已经成为淡水鱼类健康养殖的新秀。笔者从噬菌蛭弧菌的噬菌机理入手,进一步阐明了噬菌蛭弧菌作为一种新型生防菌剂所具有的独特功效,以期加深广大淡水鱼养殖者对噬菌蛭弧菌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大黄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机制,本试验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大黄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及其对试验菌生长曲线的影响;检测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分析大黄素对试验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检测β-D-半乳糖苷酶活性和DNA含量,以探究大黄素对试验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大黄素对试验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检测大黄素对外毒素溶血活性和内毒素分泌量的影响及其对感染鲫鱼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大黄素MIC为32μg/mL,可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与二甲亚砜(DMSO)对照相比,大黄素浓度≥32μg/mL时,培养液中AKP活性、β-D-半乳糖苷酶活性和DN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大黄素浓度为4~16μg/mL时,生物膜形成量显著降低(P<0.05);大黄素浓度为32~128μg/mL时,培养液中外毒素的溶血百分比为(36.97±3.60)%~(75.15±7.29)%(P<0.05),内毒素的分泌量无显著变化(P>0.05)。鲫鱼注射大黄素[≥64 mg/(kg·bw)]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2×106...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鮰对3种致病菌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斑点叉尾鮰对3种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对斑点叉尾鮰经腹腔注射接种3种灭活菌苗能刺激受免鱼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受免鱼产生了对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凝集抗体和交叉凝集抗体,与未接种菌苗的对照鱼相比,受免鱼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上升,活菌攻毒的结果也证明了受免斑点叉尾鮰对C.columnaris,A.hydrophila和E.ictaluri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P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嗜乳脂蛋白 1A1(Butyrophilin 1A1, BTN1A1)基因,分析其在病原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了解七彩神仙鱼 BTN1A1 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七彩神仙鱼 2 个 BTN1A1 基因(BTN1A1-1 和 BTN1A1-2)进行结构和进化分析。根据前期获得的七彩神仙鱼皮肤转录组数据,选取 BTN1A1-1 和 BTN1A1-2 基因的 CDS 区设计引物进行克隆。采用 qRT-PCR 分析 BTN1A1 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及嗜水气单胞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结果】BTN1A1-1 和 BTN1A1-2 的 ORF 序列长度为 894、1 275 bp,分别编码 298、424 个氨基酸。BTN1A1-1 和 BTN1A1-2 蛋白均具有 1 个信号肽、1 个 Ig 结构域、1 个 lg_like 结构域和 1个跨膜结构域的经典结构,BTN1A1-2 还具有 1 个胞质结构域。七彩神仙鱼 BTN1A1-1 与慈鲷科其他鱼类相似性较高,与尼加拉瓜湖始丽鱼(Archocentrus centrarchus)BTNIAI 对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 94.14%。但 BTN1A1-2 与其他鱼类发生分离,形成独特分支。BTN1A1-1 和 BTN1A1-2 在七彩神仙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鳃、肠道、皮肤等与免疫相关的组织中表达量相对较高。七彩神仙鱼 BTN1A1-1 在嗜水气单胞菌胁迫后表达量先显著下降后上升,而 BTN1A1-2 表达量则先显著上升后下降。【结论】七彩神仙鱼 BTN1A1-1 基因相对保守,而 BTN1A1-2 基因在进化上较为特殊。二者在免疫刺激下的差异表达暗示其可能在七彩神仙鱼免疫防御中发生功能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