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0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753篇
林业   1113篇
农学   1056篇
基础科学   710篇
  966篇
综合类   3785篇
农作物   457篇
水产渔业   235篇
畜牧兽医   629篇
园艺   295篇
植物保护   31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802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CD燃烧系统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改善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道依茨TCD2015柴油机上配备的导流燃烧系统(简称TCD燃烧系统,T表示涡轮增压器,Turbocharger,C表示进气中冷,Charge air cooling,D为柴油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le filter)对改善柴油机燃烧性能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效果,采用单缸机试验对TCD燃烧系统在不同转速、负荷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燃烧和排放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TCD燃烧系统燃油消耗率和Soot排放量均低于传统ω燃烧系统,燃油消耗率最大降幅为7.01%,Soot排放量最大降幅为86.67%,且低过量空气系数(1.2~1.6)下TCD燃烧系统仍具有较好的性能。为揭示TCD燃烧系统改善油气混合促进燃烧的机理,采用AVL Fire软件建立了柴油机性能仿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TCD燃烧系统的环状凸起结构将燃油导向内外两室,从而促进了缸内燃油发展过程,燃油当量比大于4的浓混合气区域燃油质量比例相比ω燃烧系统降幅最大为9.75%,活塞下移时TCD燃烧系统内油束撞击浅盘侧壁形成撞壁射流扩大了燃油扩散面积,从而改善了缸内油气混合质量,燃油当量比小于1的均匀混合气区域燃油质量比例相比ω燃烧系统降幅最大为7.45%,因此TCD燃烧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可应用于柴油机高负荷和低过量空气系数工况综合性能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甘蓝型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及扩展过程,利用绿色荧光蛋 白(GFP)标记的黑胫病菌株接菌油菜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结果 表明,接种油菜叶片7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长出芽管;17 h后,芽管侵入气孔;24 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36 h后萌 发的芽管形成菌丝;120 h后,菌丝在叶片表皮细胞间隙蔓延,并侵入叶肉细胞。13 d后,菌丝侵入茎部皮层组织; 15 d后,菌丝在皮层细胞间隙蔓延,并侵染至茎表皮;21 d后,菌丝侵染至维管组织;23 d后,菌丝侵染至茎韧皮部; 25 d后,茎导管被侵染,并向木质部扩展。本研究发现的L. biglobosa 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可为油菜与黑 胫病菌互作的研究、黑胫病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AFB1)容易超标,检出率达80%~100%,毒性大,具强致癌性,可抑制生猪免疫机能,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引起动物继发感染,还会在动物产品中残留而威胁人类健康,给生猪养殖带来经济损失,降低猪肉食品安全性。本文通过使用先进固体发酵系统设备和益生菌发酵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试优化,获得发酵降解猪饲料AFB1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硒浓度0.3 mg/kg,发酵时间12 h,量子波强度30 Hz,益生菌菌种组合CGMCC NO.17328混合CGMCC NO.15611。该工艺将猪饲料AFB1量从63.41μg/kg降解到2.98μg/kg,降解率达到95.30%,AFB1含量达到国家饲料安全标准。生产工艺适合养猪场低成本快速生产AFB1达标猪饲料。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汽车扭杆力臂为研究对象,通过DEFORM-3D有限元分析对汽车扭杆力臂热锻工艺过程进行模拟试验,分析了成形过程中的上模载荷情况、应力应变场分布情况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载荷为主要目的,给出合理的热加工参数,分析结果能为类似锻件的热模锻工艺和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解西番莲汁为原料,以麦芽糊精为助干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西番莲粉,研究麦芽糊精添加量、进风温度、进料流量和进料浓度对西番莲粉产率、VC含量和含水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西番莲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西番莲粉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麦芽糊精添加量60%(按照喷雾干燥前料液总固形物含量计算),进风温度170℃,进料流量9 mL/min,进料浓度30%,此条件下西番莲粉的产率50.47%,VC含量58.88 mg/100 g,含水率4.8%。制得的产品具有西番莲特有的果香,研究为西番莲的产品多样化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无源蓄冷控温运输箱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蓄冷运输箱信息化程度低、控温时间短、控温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款集控温、远程监控、定位、故障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蓄冷运输箱。以脐橙为试验对象,结合能耗模型,对蓄冷控温箱控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箱内各截面温度不均匀系数分别为0.38、0.47、0.78,温度极差最大值为2.8℃,均匀性较好;当蓄冷剂用量为180 kg,预冷脐橙660 kg,在外部环境平均温度26.39℃的条件下,总控温时长为122 h,风机共执行控温21次,且随着蓄冷量减少,风机开启控温所用时间呈指数上升趋势,决定系数不小于0.928 0;结合能耗模型分析得出,该箱体在广州夏季高温环境下可控温5 d以上,能够满足远距离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芳香植物纯露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本研究观测了迷迭香纯露(RMH)、薄荷纯露(PH)和玫瑰纯露(RH)处理对4℃冷藏鲜切芋头感官品质的影响。其中,RH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的控制效果最好,为了探究其对鲜切芋头褐变的生理机理,探讨了RH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MH、PH和RH处理均能有效延缓鲜切芋头硬度的下降、降低病情指数、抑制褐变,表明纯露对鲜切芋头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同时,RH处理降低了PAL和PPO活性以及总酚含量,表明纯露通过抑制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和氧化代谢而控制鲜切芋头的褐变。本研究为芳香植物纯露的资源化利用和鲜切果蔬保鲜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蒲斌 《油气储运》2021,(3):319-325,351
电驱离心式压缩机组联轴器处的对中会影响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因此需要在现场进行校验,并修正压缩机生产厂家的冷态对中数据,以确保冷态对中的准确性,提升对中质量。根据离心式压缩机组的结构及运行特点,分析机组冷态与正常运行状态时的差异,得出冷态对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计算和修正冷态对中数据的公式。从热膨胀、轴上升高度、顶升高度、工具挠度4个方面分析其对离心式压缩机组冷态对中的影响。在计算材料热膨胀数值的过程中,发现其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据此简化了热膨胀数值的计算方式。通过状态监测工具得出转子轴中心的上升高度,并对冷态对中过程中的转子顶升高度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修正的冷态对中数据,对指导压缩机组开展冷态对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不合理使用,导致"3R"问题持续存在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生物防治产品及技术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及存活期往往很短,探索其储存技术是天敌昆虫规模化生产中的关键性环节。低温贮藏可以延长天敌昆虫的寿命,进而可以为生物防治提供充足、稳定的天敌产品。因此,天敌昆虫低温贮藏一直是生物防治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天敌昆虫低温贮藏这一环节,就低温诱导天敌昆虫滞育虫态、冷驯化对昆虫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低温贮藏对天敌昆虫适合度(寿命、羽化率、性比、个体尺寸大小、飞行扩散能力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天敌昆虫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对流域水文过程、水文通量、水量平衡以及生态系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对于阐明流域产汇流过程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采用土壤墒情仪对陕北"7·26"特大暴雨事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剖面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蓄水过程,利用Horton入渗模型模拟了剖面土壤水分湿润锋的运动过程,揭示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草地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水分与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具有层次性和明显的滞后效应,其中,0~140 cm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文过程的关键层次;(2)土壤水分再分配结束时,湿润锋最深深度达140 cm,土壤蓄水量达225.99 mm,较降雨前95.37 mm增加了1.37倍;(3)极端暴雨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随时间呈对数递减关系,其稳渗速率随容重增加而减小,呈指数函数递减;(4)极端降雨过程中该地区坡面草地的产流机制仍以超渗产流为主,对于揭示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完善水文预报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