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175篇
农学   186篇
基础科学   103篇
  122篇
综合类   67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05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讨添加红枣提取物对促进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机体健康的可能性,选取体长为7.2~8.4 cm的健康虹鳟,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分别投喂红枣提取物添加量为0%(对照组)、0.25%、0.50%和1.00%的等氮等脂饲料,饲养56 d,养殖结束后测定12项血清生化指标和头肾的6个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含量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出现极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在0.50%和1.00%组极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也在0.50%和1.00%组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变化;总蛋白(TP)和白介素6(IL-6)含量在0.25%组出现显著增加;溶菌酶(LZM)活性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50%组极显著增加;补体4(C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在0.25%和0.50%组均极显著增加。在头肾中,与对照组相比,SOD、白介素1β(IL-1β)和补体3(C3)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均为显著或极显著上调;Factor H基因表达量在0.50%组显著上调;过氧化氢酶(CAT)和LZM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仅出现差异不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在虹鳟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红枣提取物,可以起到促进肾功能,保护肝脏和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四川主栽的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常规用药方式基础上辅以微生态制剂,测定其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防控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有效防控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发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葡萄果粒大小和百粒质量,同时增加糖酸比。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康威,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效最佳,分别达52.3%和42.4%;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地康3号,其防效为31.3%和21.9%,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前期使用化学药剂,后期单独使用微生态制剂对酸腐病的防效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3.
1997~1999年对收集引进的22个枣品种进行生长和结果情况调查及物候期定点预测,以大荔圆枣为对照,从丰产性、品质、抗性(抗裂果)、单果重、结果整齐度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比,筛选出适宜我省发展的不同用途的枣树优良品种12个,为黄土高原红枣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品种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棚栽台湾青枣品种抗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台湾青枣各品种在北京地区进行大棚栽植的的抗冷性,本研究对引种到北京地区的11个台湾青枣品种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生理指标测定,其中包括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片电导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台湾青枣在北京地区进行设施栽培能够正常越冬,综合5个生理指标,9号的抗冷性在11个品种中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枣品种枣股有效结果年龄与丰产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枣股的有效结果年龄,把调查的125份枣品种分为4个类型:1~3龄枝结果为主;2~9龄枝结果为主;1~9龄枝结果为主和2~6龄枝结果为主,它们分别形成各类品种产量的85%以上。“1~3”型品种早果性强,早丰性好.但成龄树立体结果能力极差;“2~9”型品种早果性差,但开始结果后产量上升快丰产稳产:“1~9”型品种多数为小果型品种,虽早果性强,但早丰性差,盛果期树立体结果能力强;“2~6”型品种早果性较差,并有不同程度的大小年现象。  相似文献   
6.
枣胚培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六月鲜’枣为试材, 对花后12~82 d的幼胚进行培养。结果表明, 适宜于胚挽救的最小胚龄为花后50 d左右; 在胚形成前进行离体培养, 蔗糖浓度以7%为宜, 而胚形成后离体培养以5%蔗糖为宜; 暗培养可促进离体胚的生长发育, 且有利于生根;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有机添加物极显著地影响着胚培效果。花后70~72 d胚龄的胚适宜培养基为1 /2MS + IBA 0.4 (mg/L, 单位下同) +BA 0.8 +LH 500 + GA35 + 5%蔗糖。胚培苗经扩繁后转入1 /2 MS + IBA 1.0 + IAA 0.06 + 2%蔗糖培养基上, 获得了健壮生根苗,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7.
培养条件对酸枣叶片不定梢再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酸枣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选用基本培养基NN69和WPM,外源激素包括TDZ、IAA、IBA和NAA,暗培养时间为2、3、4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及暗培养时间对叶片不定梢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加TDZ1~3mg/L的WPM和NN69上都可诱导不定梢再生,但WPM比NN69更有效。暗培养时间对不定梢再生也有影响,暗培养3周比2、4周更有利于提高叶片的不定梢再生率。在附加TDZ1mg/L、IAA0.1mg/L的WPM培养基上,暗培养3周后转到光下培养,获得的不定梢再生率达87.5%。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措施对灰枣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灰枣生长期内不同施肥处理措施对枣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于2014年3月采用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施用不同种类生物肥共3大类9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并于同年7~10月在灰枣不同生长期测定了各处理区域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这4种养分的含量,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灰枣不同成熟期土壤各养分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不同成熟期土壤各养分含量间均有差异,施用生物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各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枣树具有独特的开花结果特性,为获得枣花发育基因,以金丝4号枣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和同时期的叶片cDNA互为试验方和驱动方,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别构建了枣花和枣叶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SSH文库)。枣花和枣叶SSH文库重组率分别是92.05%和90.26%,插入片段长度均介于200~2 000 bp之间,主要集中于1 000 bp左右。分别从枣花和枣叶SSH文库中随机挑选1 00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组装拼接,结果显示枣花SSH文库中获得96条unigene,其中contigs 43个,singletons 53个,96条unigene预测得到73个ORF,经过同源比对分析获得有注释的序列20条,按功能分为7类;枣叶SSH文库中获得86条unigene,其中contigs 45个,singletons 41个,86条unigene预测得到70个ORF,经过同源比对分析获得有23条注释的序列,按功能分为6类。  相似文献   
10.
枣树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了枣树生长过程中的肥料吸收规律和施肥对枣树的影响;概括了枣树周年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肥的吸收规律;同时总结了氮磷钾肥、生物肥、矿物质肥、沼肥等对枣树叶片和枝条生长,果实糖、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树抗病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