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8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痘病毒通用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本室构建的高效鸡痘病毒表达载体 p1 1 S进行改造 ,在其人工合成禽痘病毒 ( FPV)强启动子 Ps的下游引入含 7个单一酶切位点的多克隆位点 ( MCS) ,构建了便于外源基因插入的通用性更强的高效单表达载体 p N1 1 S。然后将 FPV早晚期启动子 PE/ L 及其启动的鹅源新城疫病毒 NDV ZJ1株的 F基因一并插入 p N1 1 S中 ,使PE/ L 与 Ps反向串联 ,从而构建出 1个含 NDV ZJ1株 F基因的重组 FPV高效双表达载体 p N1 1 SEF,其 MCS可以用于插入其他外源基因。在此基础上 ,将 NDV ZJ1株的 HN基因插入 p N1 1 SEF的 Ps启动子下游的 MCS中 ,构建了共表达 NDV ZJ1株 F和 HN基因的重组 FPV双表达载体 p N1 1 SEFHN。将 p H1 1 SEFHN质粒 DNA与 FPV2 82 E4株共转染 CEF,得到共表达 NDV ZJ1株和 HN基因的重组 FPV,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得到了较好的表达。表明所构建的通用高效 FPV表达载体有利于高效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松滋17种高效林业经营模式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建立组—类型两级分类系统,确立集约经营(经济林型)、速生丰产林、农用林业、庭园林业经济4种经营类型,并对综合效益指标值作相关分析,为林业生产经营细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葡萄园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构建了牧草-鹅-鲜食葡萄循环生态种养体系。实践表明,在设施葡萄园推广套种牧草养鹅、鹅粪生产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种植葡萄和牧草等高效配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牧草-鹅-鲜食葡萄循环生态种养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有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厘清水锤泵的技术发展动态和目前的技术应用现状,文中回顾了水锤泵技术发展历史,并简要介绍了水锤泵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水锤泵的效率计算方法,并对水锤泵的理论设计方法发展进行了梳理.随后对水锤泵的国内外研发现状进行了大致概括,提出了中国水锤泵发展受限的根本原因,并指出简化制造和装配工艺、发展大型化水锤泵制造技术以及研发轻型化和分体式水锤泵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接着总结出水锤泵系统参数和结构参数是影响水锤泵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国内外水锤泵的实际应用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发展应用水锤泵应在考虑泄水阀和输水阀动态启闭过程的水锤泵运行全过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发展适用于不同群体或目标的水锤泵制造技术.研究成果对扩大水锤泵的应用范围,提升中国水锤泵的制造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条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和(25%吡唑醚菌脂悬浮剂600 mL+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等3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4.02以下,防效均达84.41%以上。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条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相似文献   
6.
海南中部山区是海南岛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但同时也是海南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其发展关系到海南经济可持续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海南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的实现。通过分析海南中部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四个市(县)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发展高效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南中部四市县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高效农业是江苏省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调研、座谈、资料收集等方法,在充分分析江苏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背景的前提下,提出了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及主要模式,并针对江苏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江苏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支撑体系,以促进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的正确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锈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代森锌、烯唑醇、代森锰锌、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百菌清、多菌灵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5%代森锌WP 1500 g+75%百菌清WP 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12.5%烯唑醇WP 1500 g+75%百菌清WP 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80%代森锰锌WP 1500 g+75%百菌清WP 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和(30%苯甲嘧菌酯SC 900 mL +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等4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锈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8.79以下、防效均达80.53%以上。本研究显示4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锈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 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 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 3个配方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 500 g/h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分别与磷酸二氢钾2 400 g/hm2和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复配后对甘蔗梢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病株率均在8.62%以下, 防效均达90.73%以上, 较空白对照甘蔗实测产量平均增加15 489 kg/hm2以上, 糖分增加1.8%以上, 每公顷用药成本仅270元。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梢腐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 可在7月-8月发病初期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 d喷1次, 连喷2次, 可有效控制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旱地芝麻(夏和秋)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芝麻的轻简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肥料不同施用方法设:100%的肥料翻耕前施入(T1)、50%翻耕前和50%翻耕后施入(T2)、50%翻耕后和50%花期施入(T3)、50%翻耕后+30%苗期+20%花期施入(T4-CK)、50%生物有机肥和50%化肥翻耕前施入(T5)、50%生物有机肥和50%化肥翻耕后施入(T6)等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技术对夏芝麻和秋芝麻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对夏芝麻而言,T2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均高于对照T4,果轴长和单株干物质重较对照分别增加8.3%和12.5%。T2的产量(847.5 kg/ha)较其他处理增产4.2%~9.5%,效益较对照增加1640.0元/ha。对秋芝麻而言,T5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均高于T4,芝麻果轴长和单株干物质重量较对照T4分别增加了4.5%和9.7%。T3和T6产量(666.0和691.5 kg/ha)分别较其他4个处理增产5.2%~17.5%和1.8%~22.0%,效益较对照T4分别增加86.2和690.0元/ha。【结论】夏芝麻适宜采用50%的翻耕前和50%翻耕后施入一次性施肥技术,而秋芝麻可以采用基肥+化肥的常规方法,也可以采用有机无机肥配合翻耕后一次性施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