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建伟 《现代园艺》2014,(18):37-38
<正>黄土丘陵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黄土地貌形态。它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于7、8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的。黄土丘陵区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水分条件完全不同的小环境,而且本地区的水分蒸发量大,增加了人工造林的难度。过去这一地区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下,其主要原因是造林技术运用不当,在造林中把关不严,加之受恶劣的气候影响,春季造林时干旱多风,根系供水能力弱,导致苗木失水死亡,即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气候变化,依据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海晏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冬、夏半年极端降雨(雪)阈值并统计极端降水事件,运用线性趋势、R/S和小波分析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周期。结果表明:青海湖东北部地区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冬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而夏半年不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半年的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较大;冬半年降水日数不显著减小,而降水量显著增加,表明冬半年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几率增大,夏半年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未来,冬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将发生转变,极端降水量与之前的变化趋势无关将继续呈现震荡性,其他各要素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分别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高寒牧区的极端降水研究对于预防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雪灾、洪涝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气候变化,[方法]依据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海晏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冬、夏半年极端降雨(雪)阈值并统计极端降水事件,运用线性趋势、R/S和小波分析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周期。[结果]结果表明:青海湖东北部地区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冬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而夏半年不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半年的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较大;冬半年降水日数不显著减小,而降水量显著增加,表明冬半年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几率增大,夏半年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未来,冬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将发生转变,极端降水量与之前的变化趋势无关将继续呈现震荡性,其他各要素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分别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结论]高寒牧区的极端降水研究对于预防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雪灾、洪涝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长江源地区1962~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近58a长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年降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增加趋势明显,降水强度增加趋势不明显;小雨、中雨降水量(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大到暴雨降水量(降水日数)呈...  相似文献   
5.
新疆北部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疆北部1961-2007年43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雨、中雨和大雨的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和增强的趋势,大雨日数和强度变化显著,尤其在2000年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湿时期(1987-2007年)相对干时期(1961-1986年),新疆北部汛期的总降水量均是增多的,北疆西北部降水量的增多主要是由于小雨和中雨的增加所致,而天山山区及其北麓,伊犁河谷地区降水量的增多是由大雨增加主导。极端干旱事件呈减少趋势,尤其在近10 a处在低发期,极端湿润事件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6.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汉中市西部,大部分地区属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3℃,降水强度较大,年降水量达1812.2毫米。全县总面积324,680.4公顷,辖21个镇,269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4万人。  相似文献   
7.
雨量计是水文气象部门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某地区的降水仪器。按照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翻斗式降水仪器的检查规范要求,需定期对雨量仪器作大、中、小三种模拟降水强度的人工调试,由于模拟降水强度难以控制大小,对雨量计检验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设计模拟降水强度滴定仪解决了这一难题,根据马略特瓶恒流原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自行制作,低成本等特点,为满足模拟降水强度稳定可靠,介绍了操作方法和仪器误差来源。通过多年在十多个雨量测站实验均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基于1999-2013年山东省122个台站观测的逐时降水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夏季(6~8月)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和降水持续性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清晨主峰值和下午次峰值并存的特征,峰值区出现时间各地区较为一致,但低值区出现时间各地区略有差异;降水强度的日变化表现为多峰并存的特征,鲁西北、鲁中北部和鲁西南部分地区在傍晚前后降水强度较大,半岛和鲁东南的沿海地区则在凌晨或清晨降水强度较大。山东降水主要以短持续性降水为主,短持续性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较长持续性降水大。短持续性降水降水量在傍晚前后出现大值,长持续性降水降水量在清晨出现大值。短持续性降水多发于清晨和午后至傍晚,长持续性降水多发生于凌晨或清晨,尤其以6:00为最多。  相似文献   
10.
CI指数的改进及其在陕西省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陕西4个站点2002—2012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和气象干旱指数,结合测墒站建站至2012年墒情数据,通过增加变量和调整权重系数对CI进行改进,统计分析改进前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陕西干旱过程描述、频率及强度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改进效果,并比较了与同期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监测的干旱日数较CI偏少,春夏季尤为明显。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CInew较CI偏低0.1%~8%,年干旱强度较CI平均偏低64.2,但改进前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年干旱日数、频率、强度的总体变化特征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均能反映出陕西干旱频率及强度的变化特征。CInew在具体干旱过程监测中的不合理跳跃次数明显减少,克服了CI对弱降水的骤然反应,保留了对强降水的敏感性,CInew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达0.9,较CI明显偏好,监测过程更符合实际干旱的演变规律,程度更贴近实际。因此,CInew可以作为陕西干旱监测与评估指标之一在业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