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74篇
  免费   1698篇
  国内免费   6699篇
林业   1037篇
农学   9376篇
基础科学   3457篇
  3871篇
综合类   40372篇
农作物   6284篇
水产渔业   823篇
畜牧兽医   5812篇
园艺   1659篇
植物保护   2880篇
  2024年   454篇
  2023年   1437篇
  2022年   1447篇
  2021年   1564篇
  2020年   1549篇
  2019年   1674篇
  2018年   1026篇
  2017年   1608篇
  2016年   1808篇
  2015年   1856篇
  2014年   3020篇
  2013年   3135篇
  2012年   3795篇
  2011年   4135篇
  2010年   3852篇
  2009年   3994篇
  2008年   3857篇
  2007年   3603篇
  2006年   3201篇
  2005年   3213篇
  2004年   2336篇
  2003年   2109篇
  2002年   1916篇
  2001年   1924篇
  2000年   1651篇
  1999年   1630篇
  1998年   1560篇
  1997年   1611篇
  1996年   1464篇
  1995年   1323篇
  1994年   1318篇
  1993年   1316篇
  1992年   1304篇
  1991年   1174篇
  1990年   989篇
  1989年   1015篇
  1988年   179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65年   29篇
  1963年   10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65篇
  1953年   31篇
  195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山东省旱作灌溉区种植模式多样、技术模式不统一,规模化生产下的机械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存在动力机械与机具配套比低、农机动力与资金浪费问题,在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下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调研后,总结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构建以作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农机装备优化配备模型。通过对平度市某小麦玉米种植合作社进行计算,作业成本较实际情况下降10.9%;总动力优化配备结果为23.712 kW,下降51.36%;农机配套比提高50%。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优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业合作社的农机配备等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蒙城县以优质专用订单小麦生产为抓手的秋种工作总体思路,通过加强示范片建设,以品种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强化农机农艺配套融合,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播种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手段,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达到产量提高,品质改善,订单回收、提质增效目标,同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冬前田管技术措施,供广大农技人员及种植户参考借鉴,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玉芹 《种子世界》2021,(12):0012-0014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产物,对于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国民生活的主要粮食种类,是制作面粉的基本农材料。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中,对于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的要求愈加深入,尤其是各类新型小麦种子的研发,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小麦种植的产量。在菏泽市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中,小麦是重点种植农作物,菏泽市小麦种植面积超过了6000m2,是菏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在小麦种植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种植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实现小麦的增产种植,为菏泽市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小麦的增产种植管理中,需要从小麦种植的选种、整地、水肥管理等全过程落实科学化的种植管理方式,并对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用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实现小麦种植的增产增收,提升农民的小麦种植收入。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1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TaLox-B1a(与高LOX活性相关)、TaLox-B1b(与低LOX活性相关)和杂合型,其频率分别为19.0%、70.4%和10.6%。小麦LOX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TaLox-B1a在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1.1%、19.8%和17.6%;基因型TaLox-B1b在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比例分别为87.9%、72.5%;杂合型仅存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14.2%、12.4%和9.8%。利用标记LOX16LOX18对53个自选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自选品系仅有TaLox-B1b与杂合型两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TaLox-B1ab有32个,比例为60.4%。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快速鉴定小麦籽粒LOX活性,加速LOX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过瘤胃脂肪源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泌乳量和分娩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每组8头牛,第1组饲喂由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干草和精补料组成的基础饲粮;第2组和第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和过瘤胃饱和脂肪,添加量均为200 g/d。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第1组相比,添加不同过瘤胃脂肪源对干物质采食量、泌乳量、乳脂率、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第2组和第3组的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第1组(P0.05)。2)试验前期第3组血清中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后期第3组血清中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第2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血清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前期第2组和第3组血清中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均显著高于第1组(P0.05),后期第2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3组(P0.05),后期其他血清激素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前期添加过瘤胃脂肪显著降低了血清中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含量(P0.05),试验后期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添加不同过瘤胃脂肪源能有效减缓体况的下降(P0.05)。6)试验后期第2组牛奶中的C18∶1n9c、C18∶2n6c和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其余组显著增加(P0.05),而总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第3组显著下降(P0.05),第3组中的C16∶0和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其余组显著增加(P0.05),其余各种脂肪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过瘤胃脂肪可提高牛奶中乳蛋白率,降低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改善体况,其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还能提高牛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改善乳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鸡皮刺螨是一种吸血性外寄生虫,会引起鸡消瘦、贫血,并导致产蛋下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给科研提供可靠虫源,并对杀螨药物、疫苗以及其他防控手段进行效果评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鸡皮刺螨实验室的人工饲养与繁殖技术研究。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鸡皮刺螨实验室饲养与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将其总结归纳为使用动物饲养繁殖技术与离体饲养繁殖技术两类,同时指出了各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对小麦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增加小麦产量、提升籽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别对种植田块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两个因素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氮肥施入量共设置四个不同水平;而在基追比共设置四个水平。分析小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及抗倒指数、茎秆基部节间干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氮肥施入量为135-225kg/hm2这一范围内,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前期基肥量的提升,小麦株高、重心高度以及基部节间长度均有所提升,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小麦基部节间茎壁厚度以及粗度达到了最大值,在氮肥施入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小麦茎壁厚度以及粗度并未持续增加。在氮肥施入量超过225kg/hm2时,小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将明显提升。在氮肥施入量为135kg/hm2-225kg/hm2时,在基追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氮肥施入量超过225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略微降低。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小麦产量达到了最大值。【结论】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田间小麦群体结构较为合理、茎秆节间具备良好的综合抗倒性,可有效降低小麦茎秆倒伏率,减轻小麦倒伏程度,便于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