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8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1057篇
林业   2506篇
农学   1382篇
基础科学   1433篇
  1843篇
综合类   8356篇
农作物   869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1624篇
园艺   1871篇
植物保护   472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524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646篇
  2014年   970篇
  2013年   835篇
  2012年   1164篇
  2011年   1156篇
  2010年   1063篇
  2009年   1042篇
  2008年   1091篇
  2007年   921篇
  2006年   902篇
  2005年   847篇
  2004年   743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336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血根碱对奶山羊生产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24头胎次、泌乳日龄、产奶量和体重相近的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血根碱组饲喂全混合日粮+400 mg/kg血根碱。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血根碱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之间干物质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血根碱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之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血根碱组的血液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性粒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之间其他血细胞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4)血根碱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4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之间其他血清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血根碱可以提高奶山羊产奶量,改善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自根砧苹果苗木近年来由于易管理、丰产、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成为建园者的首选,但是由于自根砧苗木根系为须根系,大的侧根少,苗木挖掘后保护措施不当极易失水,栽植后成活率低,导致建园失败。苗木长途运输、异地建园做到根系不失水最关键。2019年冬季,笔者从陕西扶风引进5万株3年生自根砧苹果大苗,在四川盐源县进行建园,从苗木的挖掘到栽植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目前,苗木保存良好,无1株失水干枯。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栽培代数的木麻黄(第1代FCP、第2代SCP、第3代TCP)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运用BIOLOG微平板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多代连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连栽后木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显著下降。在6类碳源中,除胺类外,其他5种碳源均呈现FCP>SCP>TCP。PLFA分析共检测到11种PLFA生物标记,FCP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SCP和TCP,3个代数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i16:0、a15:0和18:1ω9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含量差异明显,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随栽植代数增加,细菌含量减少,真菌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FCP>TCP>SCP,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密切相关。可见木麻黄连栽显著影响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因此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木麻黄连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西南地区主栽油菜品种根肿病抗性,以期为合理品种布局提供依据,降低根肿病的危害和损失。结合病圃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在四川安县、大邑、广汉三地区,采用病圃自然发病法,对80个油菜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评价,并对22个品种连续3年进行抗性跟踪。结果表明:三地区病圃根肿菌为存在基因型分化的4号生理小种;供试油菜品种中无免疫根肿病品种,安县、大邑、广汉三地感病品种分别占比88.75%、83.75%、87.50%,其中55个品种在三地区均表现感病,即不适宜在根肿病菌为4号生理小种区域种植;抗性跟踪评价显示不同品种的抗性稳定性存在差异。‘浙油50’、‘油罐罐’适宜安县地区种植,‘黄金荚’、‘金油858’、‘油研9号’、‘种都油998’和‘渝黄4号’适宜大邑地区种植,‘志远油8号’适宜广汉地区种植。‘绵丰油5号’、‘德名油1号’表现抗性丧失趋势;‘丰油精’、‘高油48’抗性不稳定;‘矮架早’抗性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5.
摘 要:本文以萘乙酸和“青皮软籽”石榴插穗为试材,按照物质质量比河沙:育苗基质 :壤土=2:1:1配制基质,设置萘乙酸40、80、160、320和640 mg/L 5个有效成分剂量进行扦插育苗试验。通过测定药后30d石榴插穗发芽率和死亡率情况,药后210d新梢长度、鲜重、干重、干鲜比及根数、长度、生根率、须根发达程度,并对石榴插穗成苗率及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萘乙酸处理与石榴插穗参数的相关性,以期为石榴扦插育苗中萘乙酸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通过显著性及相关性分析发现萘乙酸有效成分含量为80~160 mg/L处理,各生物学指标表现较好。综合比较试验结果及成本等因素,推荐采用萘乙酸有效成分含量为80~160 mg/L处理石榴插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目测进行分类的方式很难准确界定矾根品种叶色。为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基于叶色表型的矾根品种分类体系,笔者利用色差仪对72个矾根品种共计432个样品的叶色进行测定,对获得的Lab 3个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将72个矾根品种分为褐色系、深绿色系、黄色系、灰绿色系、浅绿色系5类色系。对矾根品种各色系的Lab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正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叶片背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从多重比较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矾根品种各色系之间的Lab色度值差异显著,尤其是各色系间叶正面的颜色差异较大,在矾根品种选育工作中,叶片正面的颜色将作为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多穗柯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与矿质元素的种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设置在江西省分宜县多穗柯全分布区的5个种源试验林植株叶部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有机碳、氮、磷和钾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种源多穗柯叶部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不同种源根皮苷含量变异范围为16.03~64.35 mg·g-1,三叶苷含量变异范围分别为4.76~29.97 mg·g-1,根皮苷含量变异范围为61.59~81.05 mg·g-1,其中重庆北碚为根皮苷、有机碳、全磷和全氮含量高的种源,与其他种源相比根皮苷含量最高,四川米易三叶苷含量最高,江西分宜总黄酮含量最高。多穗柯根皮苷含量随日照时数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P <0.05),三叶苷含量随无霜期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总黄酮含量随经度增加呈极显著增加的趋势,随降水量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根皮苷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碳与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5个多穗柯种源可划分为2个类群,高根皮苷、高总黄酮、低三叶苷类群和低根皮苷、低总黄酮和高三叶苷类群。【结论】多穗柯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和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具明显种源变异,重庆北碚、四川米易和江西分宜的多穗柯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为测定不同方法干燥处理的紫苏梗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确定最适紫苏梗干燥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的含量,即色谱柱为Hypersil-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38∶6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25℃。结果表明,一步干燥得到的紫苏梗迷迭香酸含量普遍远高于二步干燥得到的紫苏梗;经阳光棚下晾干的紫苏梗迷迭香酸含量最高,晒干和45℃烘干的紫苏梗迷迭香含量稍低。由此说明,紫苏梗产地初加工应一步干燥且以阴干最佳,直接晾晒与低温烘干亦可。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功能性成分及其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黑木耳功能性成分以及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黑木耳干燥技术的选取、应用和黑木耳产品开发的方向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热风干燥过程中山药水分状态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药的水分赋存状态的变化,以襄阳道地山药为材料,分别在60、70、80、90、100 ℃条件下进行热风干燥,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和差式量热扫描(DSC)技术,每隔15 min测定山药在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60~90 ℃条件下,温度越高,干基含水率的降速越快。山药的T2弛豫图谱有3个较为明显的吸收峰,随干燥进程的延续,各峰面积均明显减少,其中自由水所在峰的面积降幅最大,表明干燥过程中自由水散失最多,而且自由水逐渐向半结合水和结合水迁移,冷冻峰和解冻峰也随之变小。但在100 ℃下干燥时,样品可能因表面板结导致干基含水率、低场核磁吸收峰升高,冷冻和解冻峰面积增加。因此,在实际干燥过程中,山药的热风干燥温度不宜高至10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