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将数根火柴捆在一起,伸入到一集气瓶中.用另一根火柴点燃,等火柴头燃烧完后取出。迅速将集气瓶口与另一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集气瓶瓶口对接,振荡,发现红色KMnO4溶液颜色消失。  相似文献   
2.
扎啤机     
扎啤机也叫啤酒售酒器,它由制冷机、扎啤桶、二氧化碳气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用二氧化碳气瓶里的高压二氧化碳气体把扎啤桶里的啤酒压出,使啤酒进入制冷机。然后从出酒嘴流出。通过扎啤杌的啤酒更加爽口,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一忌自己倒气。有的用户自己从一个气瓶向另一个气瓶中倒气.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产生静电放电现象.而且还会使具有压力的液化石油气冒出并在空气中气化.其体积会比原来迅速扩大250-350倍.当它与空气混合达到2%~10%的爆炸浓度极限时.一旦遇到明火便会引起爆炸.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通过教材中的图片,我们可以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都有少量的水。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装少量的水呢?两个实验中,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我们是否可以用其他的物质来代替水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化学实验室,对硫的燃烧和细铁丝的燃烧进行实际的观察和比较,见下表。通过分析和讨论,对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同学们得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5.
壁厚精度控制是大直径高压气瓶质量控制的关键.结合现代统计方法,应用平均壁厚均值、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等作为大直径高压气瓶管壁厚精度的评价标准,通过对大直径高压气瓶管进行金长手工测量,并结合UT探伤对气瓶管壁厚精度传递特性进行分析,从统计特性上,气瓶管整体的壁厚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形式,并提出了气瓶管壁厚精度控制过程能力分析模型.以此对试制气瓶管的原料管、半成品管、成品管进行了壁厚精度分析和过程能力评价,从而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在几天前的一次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小明应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由于操作不够熟练,本来装满水的集气瓶在翻入水槽中时,其中的水一下子流出了接近三分之一。眼看着水槽里的导气管口直冒气泡,他就没有再将水注满,而是本能地把这只集气瓶罩在导气管口部就开始收集了。当他收集"满"之后,特别有意识地尝试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进行检验,本以为木条是不会复燃的,但结果却令人意外——木条竟然复燃了。面对这"意外"的实验现象,小明并没有轻易放弃。他决定在老  相似文献   
7.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属于高压移动式压力容器,在设计气瓶,要知晓其中应力分布情况尤为重要。采用ANSYS软件对气瓶进行分析。能很好的反映气瓶的应力分布。供设计和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现问题学习氧气的性质.要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中,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的水,硫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我们已经知道,集气瓶里水的作用不是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而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且极易溶于水,所以,水的作用是用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的,因此水不能用细沙来代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福建地区CNG汽车快速增长,CNG车用气瓶数量也随之增加。为强化电子监管,福建省引入车用气瓶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利用RFID技术对质监局、检验站、充装站等系统进行改造,建成一套集气瓶信息、充装信息、检验信息、使用信息和监察信息于一体的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并能规范气瓶管理、高效服务于各监管机构、加气站、检验站等,充分解决当前车用气瓶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气瓶应直立使用,严禁倒置。一些用户为图烧得“干净彻底”,常在瓶中气将尽时将气瓶倒置使用。这样做不但有损减压阀和炉具,也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二、用户不可擅自处理、倾倒瓶内残液。这些残液一遇明火,会立即燃烧,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灾。三、防止减压阀漏气。用户应经常检查减压阀上面的密封胶圈,一旦发现胶圈老化脱落,应马上更换,否则会发生气体外泄事故。当发现阀体漏气,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