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63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鲁西南植棉区短季棉蒜后直播种植模式及该模式下棉花适宜播期、密度、各生育时期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翟学军博士通过潜心研究,培育出一个适于夏直播的超早熟短季棉新品系“546”,将为解决我国粮棉争地、麦棉双丰收提供技术支持。目前,这一品种还正在示范、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短季棉的发展前景及其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少熟到多熟,从单作到间套复种,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增粮增棉、综合经济效益较高的短季棉,正是顺应国内外农业这一发展趋势的产物。目前,短季棉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晚发迟熟,产量偏低,纤维品质不稳。应采取的技术对策是:更新品种,提高产量水平;改进栽培技术,挖掘生产潜力;实现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短季棉在麦后直播条件下的化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季棉在麦后直播条件下的化控技术徐立华,李大庆,杨德银(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短季棉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晚,播种时温度较高,棉苗生长发育快,且因种植密度比移栽棉高,容易旺长。本试验针对短季棉的生长发育特性,重点研究有关化控技术。经过与...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模式 不同地区(纬度值)、不同播种、水肥条件及栽培管理技术,棉花的种植密度不同。短季棉的种植密度是9万~18万株/hm^2。一般纬度越高,密度宜适当增加。黄河以南,可采用9万~10.5万株/hm^2,黄河以北,宜在12万株/hm^2以上。此外。密度大小还与播期、水肥条件有关。播种晚,密度宜大;土壤水肥条件差,密度宜大。针对目前短季棉抗病丰产的特性,采取增株与减枝结合,密矮栽培与化控结合,夏棉的种植密度应争取达到12万株/hm^2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适宜江汉平原植棉区监利县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开展了春玉米与短季棉套种模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与短季棉套种模式达到了玉米和棉花双丰收的高产效果,经济收益为33000元/hm^2左右,明显高于玉米和棉花的单作收益,是旱地作物结构调整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我国50多年来选育的短季棉品种,从产量性状、早熟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改良方面概括了我国短季棉的育种成效,总结了短季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早熟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介绍了短季棉品种的选育方式,及现代高技术(航天诱变育种、生化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短季棉育种中应用,提出我国短季棉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张强 《农技服务》2011,28(5):596-597
介绍了短季棉的生物学特性、播种技术以及管理方式,为短季棉的合理播种以及增产丰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短季棉生育进程、皮棉产量与积温、光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棉所16号为试验材料,经三年试验,研究短季棉在不同年际间气温、光照条件的差异及对生育进程和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年际间气温不同,各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的长短差别很大,但所需积温基本一致。生育进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积温,光照无明显的直接影响。同为富光照年,高温年比低温年产量高。在适宜范围内提高温度,对促进光合作用,增加皮棉产量有一定影响,尤其能提早成熟。根据品种对积温的需求,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科学调控棉花的开花结铃期,是实现短季棉高产、稳产、早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短季棉新品种选育攻关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