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对5例巴氏杆菌感染家兔的空肠与圆小囊肥大细胞(mast cell,MC)进行了组织化学与电镜的观察,发现在细菌感染导致的病变组织边缘、病变组织内血管附近结缔组织中及变性细胞周围组织的上皮下与黏膜下层都出现了大量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TB)阳性肥大细胞。电镜下,MC有的直接与变性细胞密切接触,有的则和血管内皮紧密相触,在此部位的血管内可见有淋巴细胞贴附填充。MC胞浆内充盈大量的特征性颗粒,有时这些颗粒向细胞表面突出形成边缘空隙,即形成所谓的脱颗粒管道,将颗粒内容物逐渐排除细胞外,遗留空腔。  相似文献   
2.
成年雄性仓鼠经皮下连续注射二乙基己烯雌酚(DES)7 d后,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和阿尔新蓝番红染色法(AB S)研究DES对附睾肥大细胞的形态大小、类型和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仓鼠附睾肥大细胞为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多分布于附睾头与附睾尾的被膜和间质中。试验组的肥大细胞常见于附睾管近旁,多呈脱颗粒状。虽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肥大细胞大小相近,但试验组的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尤其是附睾尾间质中肥大细胞增加明显(P<0.01)。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分别探讨了小鼠生殖周期中子宫肥大细胞和外周血T细胞的消长情况。结果发现,以间情期为基准,无论是子宫肥大细胞数量,还是外周血T细胞数量,在发情期明显降低,妊娠期维持较低水平,临产前反弹,分娩1d减少,分娩后2-3d恢复间情期水平。发情期、妊娠期肥大细胞和T细胞的减少,有利于附植、妊娠,也可能是精子和胎儿不被母体排斥的原因之一,临产前反弹,提示分娩时母体对胎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正常及攻毒不同时相大鼠肺组织肥大细胞的数量、活力、分布范型和组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攻毒后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细支气管及肺小血管内壁和周围.并随攻毒时间的延长,急剧增多,均极显著高于攻毒前(P<0.01),且在攻毒后24h达到最高峰,此时造成肺小血管的内皮细胞偶见脱落;同时不同时相肺组织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的变化趋势与炎性细胞相吻合,除攻毒后12h为显著外(P<0.05),二者其余均极显著高于攻毒前(P<0.01).表明肥大细胞参与乳腺炎病理过程中所致肺组织损伤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5.
山羊肥大细胞组织化学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组织化学方法,对山羊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及形态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组织采用 Carnoy 氏液固定,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染色对所有的肥大细胞均可获得的染色反应。但对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仅有少量的肥大细胞着染。用 Carnoy 氏液固定阿尔辛蓝染色,可使更多的粘膜肥大细胞着色。在山羊粘膜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之间存在着组织化学及形态学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于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和荧光测定法,分别检测了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鸡空肠粘膜肥大细胞(MMC)数量和组织胺(H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初次感染巨型艾美耳球虫之后,空肠MMC呈减少趋势,至感染后第14天回复至不感染对照组水平。而初次感染组相应空肠HA水平呈现出不显著波动后,在感染后第4天达最大值。在再次攻毒试验中,免疫攻毒组MMC呈现水升趋势,尔后回复至不感染对照组水平;免疫攻毒组织相应肠道H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539-1542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HE染色方法观察刺猬食管的显微结构特征,经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食管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刺猬食管壁的黏膜有许多纵行皱褶,表面被覆复层上皮,浅层细胞角化,厚度为142.109 0μm。黏膜下层组织发达,含有丰富的食管腺和导管,厚度达327.390 6μm。肌层厚度为440.842 8μm,可分为内层环形肌和外层纵形肌。在固有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中均有肥大细胞分布,形态多样。结果表明:刺猬食管壁延展性较强,组织结构与其消化机能、食性特点具有一致性,大量的肥大细胞分布可为刺猬食管的黏膜提供一道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8.
硬骨鱼肥大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肥大细胞,在某些啮齿动物及人类中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在鱼类及其他低等脊椎动物中研究较少。硬骨鱼(teleostean fish)肥大细胞(MC),常被称为嗜酸性颗粒细胞(EGC),或肥大细胞/嗜酸性颗粒细胞(MC/EGC),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硬骨鱼肥大细胞的发生、组织化学性质、细胞颗粒介质及其在鱼类健康与疾病中可能的功能意义等进行讨论,旨为深入研究鱼类重大疫病的发生机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胡子鲇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及形态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成年胡子96(Claris fuscus lacepede,体重1.5kg)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证实,肥大细胞在胡子鲇肠粘膜与粘膜下数量较多,在头肾和胸腺中也有少量分布,并有沿血管周分布的倾向。肥大细胞以Carnoy氏固定、AB/S0染色的效果最好。以AB/S0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深蓝色,胞核呈淡褐色;以T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紫红色,胞核呈淡红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对肥大细胞的着染有一定阻断作用。一些曾被国外学者用于鉴定硬骨鱼肥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在本研究中未能鉴定出胡子鲇的肥大细胞。电镜观察证实,胡子鲇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特征性的胞浆颗粒,胞浆颗粒基质电子密度较均匀,个别颗粒中央呈空泡样。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植物性神经与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选用性成熟SD大鼠,手术切断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用组织学方法做子宫的石蜡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镜下计数,观察了肥大细胞(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性周期和妊娠期中,手术后子宫肥大细胞数都呈增加趋势,在妊娠早期变化更显著,而且子宫肥大细胞数随性周期和妊娠期呈规律性的波动。结果提示,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免疫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