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4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2篇
  24篇
综合类   391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探讨了三种嘌呤型细胞分裂素:呋喃氨基嘌呤(KT)、苄氨基嘌呤(BAP)和异戊烯基腺嘌 呤(2ip),对怀山药的两个品种:淮山药和凤山药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MS KT2mg/L (单位下同)或2ip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均较好,当附加NAA0.2时,一般可促进生根;但在培养基上,两 品种差异明显,淮山药表现腋芽生长受抑制,而凤山药则易形成丛生芽,而当此培养基附加NAA0.2 时,NAA与BAP可协同作用促进淮山药的腋芽生长,增加芽苗数,但对凤山药的生长则基本无影响。 通过不同培养基对凤山药快繁效果的比较,筛选出MS KT1 NAA0.2 0.1%活性碳为凤山药快繁较适 宜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出优良的毛薯种质,本研究以海南大学薯蓣种质资源圃里的80份毛薯为材料,以河南焦作温县的垆土铁棍山药为对照,采用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以及蒽酮比色法对其干物质、粗多糖、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毛薯的干物质含量介于18.62%~38.88%,粗多糖含量介于2.88%~15.82%、蛋白含量介于5.14%~10.71%、可溶性糖含量介于0.1%~13.84%、淀粉含量介于11.94%~64.28%。与对照山药相比,Ds96所测品质均优于对照,可优先选择推广。此外,毛薯各营养品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干物质与糖类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蛋白和淀粉表现为正相关。通过对80份毛薯的营养品质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3.17时,可将其分为八类,按类群来看,类群Ⅳ各营养价值适中,其他类群在某些营养上比较优秀,可根据需要进行优良资源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链霉菌30702和壳聚糖对淮山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的影响,采用比色法和滴定法观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Trimmomatic等软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和真菌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链霉菌、壳聚糖、土壤原始微生物和培养时间等4个因素对淮山土壤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壳聚糖浓度在0~10.0 g/kg内,土壤酶活性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随时间的延长,先升再降;壳聚糖与链霉菌之间存在交互效应。链霉菌和壳聚糖能增加淮山土壤细菌的物种丰度,减少细菌的多样性,增加艾德昂菌属(Ideonella)和纤维弧菌(Cellvibrio)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而对真菌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优势菌属为腐质霉属(Humicola)、枝孢属(Cladospo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uncultured_bacterium_ c_Subgroup_6。其中,链霉菌与2.5 g/kg壳聚糖复合处理的细菌物种丰度最大,细菌多样性最少。  相似文献   
4.
以穿龙薯蓣的丛生芽为材料,对根的诱导及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不添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是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率最高达76.7%;MS+0.2 mg/L NAA+0.5 mg/L IBA+0.2-0.5 mg/L PP333为根增殖的最佳培养基,60 d时增殖倍数超过93;快繁过程中根的生长形态发生变化,不同类型的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差异不显著,平均为0.21%  相似文献   
5.
三种生根剂对"广益"牛鞭草插穗生根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NAA、ABT、IBA三种生根剂各200×10-6,100×10-6,80×10-6,60×10-6,40×10-6浓度对"广益"牛鞭草插穗处理5分钟,通过测定株平均生根数、株平均生根长度、最大根长及其分蘖情况,说明80×10-6的ABT、100×10-6的IBA、200×10-6的NAA能使牛鞭草插穗的生根数分别增加72%、318%、254%,根长分别增加103%、724%、548%,鲜根量分别增加88%、128%、88%。证明生根剂对牛鞭草插穗成活生根有促进作用,应在生产实践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选自福建、浙江等5个油桐主产省(区)76个油桐优良单株无性系在金华试验点的生长表现,按照其中已测定含油率、产果量和其它性状的65个油桐无性系样本,建立了生产力评级的Fisher判别模型,该模型对分属Ⅰ、Ⅱ、Ⅲ、Ⅳ4个产油量水平的各无性系的回判正判率分别达到了100%、100%、82%、100%。进而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未进行气干果含油率测定的其它11个无性的生产力等级。据此,从76个无性系中筛选出44、48、54、56号4个高产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快速测定黄姜中薯蓣皂甙元含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研究将测定黄姜中薯蓣皂甙元含量的方法改进为微量浸提分光光度法。此法采用微量样品以无水酒精浸提代替传统的回流抽提法, 以香兰素-浓硫酸作显色剂, 冰醋酸作溶剂, 在460NM处测定薯蓣皂甙元的含量。与传统的重量法、抽提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此法测定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 成本低, 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旨在明确引起陕西省榆林市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为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以受害山药块茎和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结合柯赫氏法则、形态学鉴定、ITS区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的方法,明确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结果表明,引起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棕黑腐质霉、燕麦镰孢和尖孢镰孢。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由腐质霉属和镰孢属两个属的3种病原菌引起,棕黑腐质霉是首次报道危害山药,镰孢属真菌是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模糊综合评价法判断重庆花椒种植区土壤肥力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重庆花椒地土壤质量状况及空间特征,采集重庆主要花椒区45个土壤样品,测定pH值、容重、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硫共13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半变异函数分析各指标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14.8%~171.4%,该区域养分含量分布很不均衡;有效磷、有效铁、有效硼、有效硫的空间相关性较弱,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影响;有效锌和有效铁的隶属度最高,其值分别为0.89、0.91,有效硼和有机质的隶属度较低,其值为0.15、0.34,说明花椒地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较丰富,但有效铁和有机质含量较缺乏;整体上该区中等肥力水平占51.1%,中等偏上肥力水平占42.2%,中等偏下肥力水平占6.7%,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的在空间上呈现球状半变异函数,拟合程度极高。  相似文献   
10.
淮山药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淮山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为淮山药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结果】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间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在12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形(1.53),其次是薯皮颜色(1.51);薯形的频率分布最高(93.18%),其次为薯肉颜色(90.91%)和茎蔓形状(81.82%)。在7个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薯块长度(1.89),其次是生育期(1.84)和薯块径粗(1.77);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量(79.25%),其次为薯块径粗(42.21%)和单株结薯数(35.62%),最小的为生育期(17.57%)。根据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可将44份淮山药种质聚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种质均来源于广西,可作为有增产潜力的加工型亲本材料;第Ⅱ类群种质主要来源于广西,可作为高产选育目标亲本;第Ⅲ类群种质主要来自南方地区,均是人工栽培的野生类型品种,为一般性亲本;第Ⅳ类群种质主要来源于北方省区的种质,可作为一般性早熟选育亲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73%,第一主成分反映高产株型综合因子,第二主成分反映加工株型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植株结薯因子,第四、五、六主成分分别反映薯块、薯皮颜色和茎蔓颜色因子。【结论】我国淮山药主要地方栽培种质资源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呈现一定地域生态环境规律;南方地区在品种选育中应注重对第一、第二主成分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