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2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商南金丝峡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商南金丝峡蕨类植物由19科39属86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和卷柏科等,它们包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65.12%;主要的属为卷柏属、铁角蕨属、耳蕨属、鳞毛蕨属和蹄盖蕨属。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分布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有15属,占总属数的51.72%;种的地理成分以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最为突出,有67种,占总种数79.76%,表现出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蕨类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水体净化和边坡修复的优势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展望了未来蕨类植物应用于生态修复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辨析了薇菜名称,详细介绍了薇菜的生物学特性、适于生长的环境条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从整株移栽和分株移栽等无性繁殖、孢子有性繁殖方面介绍了薇菜的人工繁殖方法,论述了薇菜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闽东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历史资料并结合补充调查,宁德市有野生蕨类植物30科53属93种,其中不乏具有观赏价值的种类。通过对宁德市主要几种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的分布和习性的分析,提出了该市观赏蕨类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六种野生观赏蕨的孢子或茎尖或幼叶,通过芽诱导或GGB途径培养出完整植株,筛选出每种蕨的芽诱导或GGB诱导、增殖、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蕨类植物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以蜈蚣蕨、毛蕨和肾蕨为研究材料,设置半遮阴(处理A)、未遮阴(处理B)和全遮阴(处理C)3个不同的光照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3种蕨类植物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在光照强度为4 145.00 lx下,总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大,叶片的通透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结论]强光对3种蕨类植物的生长不利,在实际生产中应适度遮阴,避免强光,以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7.
福建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资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南部。统计分析表明:区内野生蕨类有86种,隶属于25科,45属。其基本特点是:含种类最多的科是水龙骨科,含种类最多的属是凤尾蕨属;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分布属数有34属、占绝对多数,温带分布属贫乏,仅有3属,热带分布类型中泛热带分布属最多,生态类型多样。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蕨类16科、32属、45种;18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起梦  刘兴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71-13572,13576
[目的]研究几种蕨类植物在不同基质中的常规孢子繁殖。[方法]选用4种不同的栽培基质,进行蕨类的常规孢子繁殖试验。[结果]多数蕨类的孢子在沙+珍珠岩+泥炭(1:1:1)的基质组合中成苗率最高,也比较稳定。沙+泥炭(1:1)和沙+珍珠岩(1:1)的基质组合可以作为少部分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播种基质。珍珠岩+泥炭(1:1)基质组合不适宜作为孢子繁殖的播种基质。[结论]沙+珍珠岩+泥炭(1:1:1)的基质组合可以作为大多蕨类植物孢子繁殖的播种基质。  相似文献   
9.
The stratospheric ozone layer, which protects the biosphere from biologically active (mostly harmful) ultraviolet-B (UV-B) solar radiation, thinned during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is paper some of the effects of UV-B radiation on cryptogams (cyanobacteria, algae, lichens, mosses, liverworts, pteridophytes and fungi) are reviewed. Effects vary among species, and therefore changes in UV-B radiation may affect species frequencies. Effects also depend on other factors, such as wate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
云南13种蕨类植物中总黄酮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加强蕨类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云南13种蕨类植物根状茎(根)及叶中的总黄酮,经硅胶柱层析,依次用浓度70%、80%9、0%的乙醇溶液洗脱,得到精制黄酮溶液,利用紫外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所测的13种蕨类植物中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但含量差异较大,大叶假冷蕨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0.375%,而笔管草的总黄酮含量仅为0.100%。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测定蕨类植物中总黄酮含量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结论]大多数蕨类植物中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