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3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920篇
林业   454篇
农学   724篇
基础科学   134篇
  1427篇
综合类   6111篇
农作物   616篇
水产渔业   264篇
畜牧兽医   4894篇
园艺   988篇
植物保护   37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540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682篇
  2013年   735篇
  2012年   888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921篇
  2008年   903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837篇
  2005年   689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不同用肥技术以及不同加工烘干温度,考察不同处理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复合肥、农户常规施肥处理浙贝母的产量最优,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复合肥处理的贝母在60、90 ℃烘干温度下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农户常规处理90 ℃烘干不合格,其他肥料处理的贝母在试验烘干温度下均合格。由此可知,大量使用氮素等复合肥及鸡粪等可显著提升产量,但高产的浙贝母质量容易达不到药典标准。烘干温度是影响浙贝母中贝母素含量的主要因素,随着烘干温度升高,浙贝母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的处理增多。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提高食品中副干酪乳杆菌在胃肠道存活的方法,本试验以海藻酸钠(Alg)和N,O-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囊材,采用静电液滴法和传统挤出法分别制备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以Alg和CMCS的不同配比为影响因素,测定其包埋产率、抗酶活性、过胃肠道模拟液后的存活率以及耐储存性。对微胶囊进行傅利叶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静电液滴法能够明显改善微胶囊粒径大小|Alg和CMCS比例为1:1时(E-AC)微胶囊包埋产率最大,为(92.20±1.02)%。与游离的副干酪乳杆菌相比,过胃肠道模拟液后(SIF)后,E-AC微胶囊包埋的益生菌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1),存活量为(7.6±0.65) Log10 cfu/mL。综上,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的微胶囊与传统挤出法相比粒径较小,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储存性试验表明,E-AC在储存4周后,益生菌存活率较高。综上,Alg和CMCS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益生菌的存活率和耐储存性。 [关键词] 海藻酸钠|N,O-羧甲基壳聚糖|副干酪乳杆菌|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茶毫氨基酸组成及矿质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茶白毫的多少及隐显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明确茶毫中的化学组成,以富含茶毫的碧螺春、滇红、白毫银针及白牡丹4个茶样为研究对象,将茶毫与茶身进行分离,利用碳氮元素分析仪对其总碳、总氮及碳氮比进行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用来测定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茶毫中的C、N含量分别为2.96%~4.74%和42.87%~45.58%,其中N含量显著低于茶身(P0.01),C含量差异不显著,C/N茶毫显著高于茶身;茶毫中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0.78%~12.46%和20.78~34.65 mg·g~(-1),其中水解氨基酸主要组分及总量均显著低于茶身(P0.01),游离氨基酸总量低于茶身(P0.05),而茶氨酸、天冬酰胺、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游离氨基酸组分差异不显著,茶毫中茶氨酸所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显著高于茶身(P0.05);茶毫中的矿质元素普遍低于茶身,其中P、S含量极显著低于茶身(P0.01),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茶毫中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并不比茶身高,但品质成分组成比例的差异赋予了富含茶毫茶叶特有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俄罗斯杨树新品种N2(Populus nigra×P.pyramidaeis)组培苗为材料,对其生根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前期减小后期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趋势;POD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趋势;PPO活性呈现出前期减小后期增加的趋势;IAAO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2017年晚秋蚕在射阳县特庸镇进行抗病毒病家蚕品种"菁松N×皓月N"与常规品种"苏菊×明虎"的对比试养。结果:二个品种龄期相近,习性、产量都没有明显差别,"菁松N×皓月N"对血液型脓病有很强的抵抗力表现,深受蚕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7,(1):61-64
为建立1株猪源2009/H1N1流感病毒A/swine/Heilongjiang/44/2009(HLJ44)的反向遗传系统,利用双向表达质粒p HW2000,分别构建了该病毒株8个基因节段的重组质粒,将其共转染于293T和MDCK混合培养的细胞,拯救出重组病毒R-HLJ44。测序结果表明,R-HLJ44与亲本病毒HLJ44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二者在细胞上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抗原性未发生变化;分别以106TCID50的剂量鼻腔感染BALB/c小鼠,结果显示R-HLJ44与亲本HLJ44在小鼠脏器中的复制滴度也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拯救的重组病毒保持了与亲本病毒一致的生物学特性。该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致病分子机制及新型疫苗研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9,(11):31-32
为探索芸乐收在油菜"卓油1032"高产栽培中的最佳使用时期及施用次数,进行了芸乐收不同施用时间及施用次数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芸乐收后油菜抽薹、初花、终花及成熟均有所延后,使用1次,全生育期增加2~3天,使用2次增加5天;施用芸乐收后油菜株高、根茎粗及经济性状均增加;产量增加17.58%~28.71%;产值增加2 936.07~4 794.84元/公顷。在油菜上以封行期施用1次的增产增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旨在了解河南省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进化和基因组特征。2018年4月,从河南省某一出现疑似流感症状猪群中采集鼻拭子样品150份用于分离病毒,对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获得1株H1N1亚型病毒[命名为A/swine/Henan/NY20/2018(H1N1)]。遗传进化表明,其HAN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H1N1分支,PB2、PB1、PANPM基因属于2009甲型H1N1分支,NS基因属于经典H1N1分支。HA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L,具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在小鼠肺和鼻甲有效复制并能引起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本研究分离到1株3源重排H1N1亚型病毒,对小鼠呈现一定致病力,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SIV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山鸡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一直引用了家禽的免疫程序,也未能开展系统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给山鸡规模化养殖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为此,于近期组织开展了一次针对种山鸡全周期(一个世代、56周)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的跟踪检测和免疫效价评估试验,并分析提出了山鸡专用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推荐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7,(5):13-15
N632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广占63S为轮回亲本,与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株系6G241杂交、回交和自交,将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稻瘟病基因Pi9(t)导入广占63S后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型松紧适中,剑叶内卷,叶色深,不育起点温度低,开花习性较好,异交结实率较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2011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以N632S与科恢752选系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两优6375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