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建  薛俊  孙海波  王姝  金凤媚 《植物保护》2020,46(4):168-170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引起番茄褪绿病毒病,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番茄褪绿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ToCV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检测方法,同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ToCV-RPA方法在38℃恒温下40 min可从ToCV阳性的番茄样品中扩增出246 bp的特异性条带。扩增时间短,对设备要求低,且与番茄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到PCR方法的10倍,适用于ToC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3.
旨在建立一种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小鹅瘟病毒的快速检测。小鹅瘟是一种常见的水禽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对小鹅瘟进行诊断,减少该病的危害,本研究以小鹅瘟病毒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建立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小鹅瘟病毒RPA恒温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与传统PCR和传统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10 copies/μL的病毒核酸;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只特异性地扩增鹅细小病毒,而与鹅副黏病毒、鹅源鸭瘟病毒、小鹅流行性感冒病毒、鹅副伤寒病毒、大肠杆菌和曲霉菌均未发生交叉反应;同时该方法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低于6%,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阳性符合试验表明该检测方法与荧光定量PCR符合率为99%。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小鹅瘟的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为小鹅瘟病毒的高通量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促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对小麦、黄豆、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浸种、拌种处理。结果表明,300x的林用型和200x的农用型RPA对侧柏种子浸种效果最好,30x的林用型和80x的农用型RPA拌种效果最好,经检验分析,差异显著;500x的林用型和600x的农用型RPA对油松促长效更为明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5.2%-27.0%,平均高生长增加2.1-2.8cm,拌种型的两种药剂6个浓度对油松的发芽及生长影响比较明显,30x的林用型和40x的农用型可以使油松发芽率提高27.7%-29.8%,苗高增长0.6-1.3cm;对黄豆的发芽率提高12.0%-17.0%、13.8%-23.2%;侧根数量增加0.2-2.6、0.3-1.6条,平均苗高及生物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浸种型的RPA使小麦发芽率提高13.3%-23.3%,苗高增长5.1-7.5cm,根长增加0.6-1.8cm;拌种型RPA发芽率提高9.3%-22.6%,苗高增长4.7-6.6cm,根长增加0.4-1.6cm。  相似文献   
5.
在安康降水量和温度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法,分析安康日照时数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的关系及时域动态,并通过与降水量和温度研究结果对比分析,探讨林地水热条件对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成苗效果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均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与12月日照和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12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3月降水量正相关极显著;与4月日照和均温正相关极显著;与5月日照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6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7月日照负相关显著;与9月和11月日照正相关极显著,与10月日照正相关显著;与秋季月均温正相关极显著,与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9月和7月日照是影响成苗效果的主要日照因子,4月、11月、3月和5月均温对成苗效果作用较大,12月、2月和11月降水量是影响成苗效果和对照有苗样方频度的主要降水指标,12月、4月、11月、8月、1月和2月降水量与多效抗旱驱鼠剂(RPA)有苗样方频度依次相关。在安康林地水热条件下,RPA成苗效果模型值大于对照,证明使用RPA拌种可以有效提高飞播造林油松成苗量和有苗样方频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RPA方法对番茄乙烯过表达单基因突变体Epi和野生型VFN8中LeETR2 mRNA的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被检组织中LeETR2 mRNA均表达,其表达丰度在叶组织中呈发育调节模式,但不受内源乙烯含量的影响;而在果实成熟后期受乙烯的轻微诱导。LeETR2的这种表达模式明显有别于其他乙烯受体基因。为了进一步研究LeETR2的功能,构建了LeETR2反义基因表达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7.
8.
多效抗旱驱鼠剂(RPA)拌种是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为了正确评价RPA拌种飞播造林成效,为制定科学的飞播造林技术方案和飞播林营林方案提供依据,采用ANOVA-LSD均值检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利用陕西4个地区14 a油松高生长资料,分析了RPA和对照飞播油松高生长的差异和年动态。结果表明,各地飞播油松的高生长表现为汉中>安康>淳化>商州。RPA处理区14 a生油松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3.0±1.6)%、(26.9±2.3)%、(29.5±3.6)%和(31.7±6.3)%;RPA处理与对照间树高差异十分明显(p<0.01),且差距逐年增大;年际间高生长量均值变异较大,增益作用有波动。理论上可将飞播油松林生活周期分为幼苗生长期、个体林木生长期和群体林木生长期。其中,幼苗生长期决定飞播造林的成败,个体林木生长期决定林木能否成林。汉中、安康和淳化RPA和对照油松林的理论更新周期分别为42 a和44 a,商州的为43 a和45 a。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降水量对飞播造林成苗量和有苗样方频度作用的区域变化,在汉中降水量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7年安康飞播油松成苗期有苗样方频度和成苗量调查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法,分析成苗效果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康飞播成苗效果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汉中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两地成苗效果均与1月、6月和9-12月降水量呈负相关,与3-5月和8月降水量呈正相关,但相关度有差异。安康成苗效果与2月和7月降水量相关不显著,而汉中与2月降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7月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充分说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不仅取决于当地年降水量,而且与当地降水量的分布密切相关。与汉中结果一致,在当地降水量范围内,RPA模型值均大于对照,证明RPA拌种能提高飞播后单位降水量的油松有苗样方频度和成苗量,且作用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处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或用多效抗旱驱鼠剂400~800倍水溶液,在容器苗出圃前进行浇灌,可有效地预防甘肃鼢鼠、草兔和牛羊的危害,同时,能显著地提高苗木定植后的抗旱能力.2 a生油松和侧柏定植3 a后,苗木保存率比对照分别提高80.8和73.2,综合预防效果分别为83.7和90.7.苗木保存率及综合预防效果与造林方式、林型和试验地所处的立地有直接的关系,苗木保存率林缘、路旁低于林中,但其综合预防效果差异不明显.施用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促长增益指数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