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3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2252篇
林业   1008篇
农学   1775篇
基础科学   1735篇
  4022篇
综合类   7281篇
农作物   1540篇
水产渔业   873篇
畜牧兽医   956篇
园艺   681篇
植物保护   75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548篇
  2020年   621篇
  2019年   751篇
  2018年   569篇
  2017年   821篇
  2016年   1009篇
  2015年   872篇
  2014年   1000篇
  2013年   1270篇
  2012年   1339篇
  2011年   1551篇
  2010年   1313篇
  2009年   1216篇
  2008年   1001篇
  2007年   1052篇
  2006年   853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DEA-mamlquist指数测算2004—2019年中国17个玉米主产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检验农村互联网发展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结果显示:2004—2019年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2%,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单轨模式驱动。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显著(P<0.01)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协同作用驱动。分区域来看,农村互联网发展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P<0.01)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建设,发挥互联网“连接经济”的优势,应用多元化互联网技术,促进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具无限生长特性的喜钾作物,为解决其生育期内多次追施钾肥和叶面喷施缩节胺的用工问题,实现轻简化种植目标,研究包膜含缩节胺氯化钾对棉花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钾素变化特征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一次基施180 kg?hm-2包膜含缩节胺氯化钾(CRKMC)、减少30%钾素用量(126 kg?hm-2)的包膜含缩节胺氯化钾(70%CRKMC)、基施180 kg·hm-2普通包膜氯化钾(CRK)、分次施用180 kg?hm-2普通氯化钾(KCl)和对照(CK,不施钾肥),后三个处理叶面喷施三次缩节胺。结果表明:等量施钾条件下,CRKMC和CRK较KCl籽棉产量分别增加8.81%和9.36%,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5.53%和12.86%,70%CRKMC较KCl增产6.53%,增加净收入13.64%。CRKMC抑制棉花盛花期前的株高,提高后期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使生物量较KCl增加18.56%~24.98%,提高钾素吸收量,表观利用率增加25.06~38.83个百分点。CRKMC中的钾素和缩节胺在土壤中呈“先慢后快而后趋于平缓”的规律,释放高峰出现在盛花期至始絮期,显著提高蕾期以后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因此,土壤基施包膜含缩节胺氯化钾,可合理协调棉花生长势指标,满足钾素吸收需求,减少30%用量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实现了缩节胺和钾素在同一时空条件下的一体化调控,有助于棉花减肥、高产和轻简化种植。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棉花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在棉花现蕾期、开花期以及结铃期分别设置3个亏缺灌溉水平(W1:50%ETc,W2:65%ETc,W3:80%ETc,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全生育期100%ETc灌溉处理为对照(CK),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产量、氮素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亏水对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生长、氮素吸收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但复水后补偿效应显著,其中轻度亏水(W3)在籽棉产量减少3.48%的条件下,WUE高达1.57 kg/m3,显著高于CK的1.48 kg/m3;开花期亏水,棉花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降低,复水后补偿效应不显著,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结铃期亏水对棉花地上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和产量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在W2和W3水平下,WUE均达1.51 kg/m3.综合考虑在保证棉花产量的同时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可在棉花蕾期进行80%ETc灌水,其他生育阶段实施充分灌溉,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获得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对荔枝幼树根系与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承林  付子轼 《果树学报》2005,22(4):339-342
以盆栽沙培1年生荔枝空中压条苗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荔枝幼树根系和梢生长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3个处理为:沙体积含水量为7.5%(严重缺水),15.0%(一般缺水),22.5%(充分供水)。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严重抑制荔枝幼树地上部分和各级侧根的生长,使地上部枝梢生长严重受阻,叶片数量、平均叶面积、叶片厚度均显著变小;根总干重、侧根长度、根表面积显著减少。水分胁迫下促进须根的生长,须根的长度、根表面积比水分充足时显著增加。水分胁迫时叶片淀粉含量下降,而根系积累更多的淀粉。比较不同处理的根梢比发现,干旱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枝梢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果树开花的诱导及对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胁迫是许多热带、亚热带果树花芽诱导的有效措施,现就干旱胁迫对果树开花诱导的效果以及对果树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进行讨论.认为干旱胁迫明显降低果树的营养生长,影响果树体内碳水化合物以及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水平和相对比例,明显调节果树体内内源激素含量状况,并有效促进部分果树的开花.同时对干旱诱导的时间、强度以及今后控水促花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集雨限灌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能显著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系数。与对照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9%~21.21%之间,苗期补灌产量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苗期补灌45 mm具有超补偿效应,补灌90 mm具有高补偿效应。低定额补灌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的提高,且苗期补灌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补灌明显降低了薯块小薯率而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另外单株薯重也提高了,单株薯重与大薯率对马铃薯的产量贡献最大。综合分析认为苗期补灌45 mm和90 mm是最优补灌方案和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前,湟水流域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已成为该流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防治湟水流域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维护流域生态平衡,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果树水分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从水分胁迫对果树叶、根的形态指标及显微结构 ,叶片气孔行为、光合作用、光抑制、活性氧代谢、脂氧合酶代谢、多胺代谢、脯氨酸、核酸代谢、内源激素变化等生理生化方面综述了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为全面研究果树抗旱机理及进一步制定抗旱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能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车克钧  傅辉恩 《林业科学》1992,28(4):290-296
以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建立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能的评价模型:E=E_d+E_e+E_s;以E与生产投资I的比值为计量水源林的效能指数T,T=E/I。并以祁连山寺大隆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实测资料和社会调查数据为计量评价参数,确定其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系统。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能指标为11.93;其中生态效能和社会效能分别是直接经济效能的4.51倍和6.05倍。说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现行的保护、发展和综合利用的经营方针是正确的。建议河西各受益部门应按水资源效能总收入的0.5%缴作水源林再生产费,以确保国民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