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3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552篇
林业   309篇
农学   399篇
基础科学   255篇
  1070篇
综合类   1738篇
农作物   349篇
水产渔业   131篇
畜牧兽医   381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89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EBI) on the wettability of Norway spruce surface samples. To evaluate this possible effect in detail, the changes in chemistry and wood structure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methods of IR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the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method. The results of infrared spectra show decreased relative numbers of available hydrophilic groups (e.g. hydroxyl and carbonyl groups) in the wood surfaces due to the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This behaviou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values from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measurements. Struc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wood surfaces after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were not detectabl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pre-treatment of wood surfaces for industrial usages can be a potential field of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2.
以亚麻籽油、大豆油、菜籽油与葵花籽油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氧化并测定其不同时间的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同步荧光光谱及荧光物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植物油不同温度下的同步荧光光谱峰变化主要集中在300~415 nm内,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存在波动现象;在50℃和150℃加热氧化条件下,300,330,375,415 nm这4个峰都存在明显的波动现象;二维相关分析表明,这4个峰的荧光强度变化速率不同,不同油变化差异较大;同种油在不同温度下,4个峰的波动情况、相互关系、变化速率均有明显差异。这些峰的变化与油脂氧化过程中荧光物质和油脂氧化程度的变化有关,可以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特性作为监控油脂氧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对FACE(大气CO2浓度增高)响应的差异。方法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1)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24.17%, 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2)FACE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常规粳稻增幅最大,并显著增加了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稻每穗粒数;3)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成熟期吸氮量平均增加21.2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 FACE和对照均以常规籼稻最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平均增加7.3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成熟期吸氮量对产量促进作用略大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4)FACE处理降低了植株含氮率,成熟期平均下降0.105个百分点,常规粳稻降幅最大。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量,成熟期平均增加23.95%,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成熟期单穗吸氮量,分别增加10.79%、13.93%,但常规粳稻下降了9.60%;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群体吸氮强度,平均增加22.29%,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天数无显著影响;FACE处理显著提高茎鞘、叶片、穗各器官吸氮量,叶片增幅最大,平均增加51.86%,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生育阶段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增幅最大,平均增加108.90%,杂交籼稻增幅最大;5)植株干物质量、单穗吸氮量、吸氮强度、穗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吸氮量对成熟期总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育天数、茎鞘叶吸氮量、移栽-分蘖和分蘖-抽穗阶段吸氮量;6)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前者平均增加24.16%,常规籼稻增加最多;后者平均降低4.7%,常规籼稻降幅最大。结论 FACE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以为精准施肥及秸秆还田养分循环利用提供必要的科学参数。结果表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的株高、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穗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稻谷中的总钾、S~(6+)和Fe~(2+)含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但总磷、Ca~(2+)和Mg~(2+)的含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总氮含量则基本相同;常规施肥处理的秸秆中总氮、总钾、Mg~(2+)和S~(6+)含量均高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总磷、Ca~(2+)和Fe~(2+)含量基本相同。均衡营养肥处理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67.8%、60.0%和95.5%,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分别为32.3%、86.0%和100%。可见,水稻均衡营养肥能均衡的为杂交稻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水稻幼苗根系NH_4~+、K~+吸收的交互作用,深化水稻养分吸收理论,【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对低钾及高钾浓度下水稻在有铵和无铵时的K~+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不同钾浓度下水稻根系NH_4~+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当K~+0.2 mmol/L时,水稻根系通过高亲和转运系统吸收K~+服从Michaelich-Menten动力学方程;NH_4~+的存在显著降低K~+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且降幅随着NH_4~+浓度的增加而增大;NH_4~+对水稻根表载体与K~+的亲和力(Km)影响较小,在1.62 mmol/L NH_4~+浓度下,水稻品种齐粒丝苗和沪科3号的Km分别下降了12.33%和16.46%,远低于Vmax 47.30%和39.21%的降幅。2)当K~+0.5 mmol/L时,水稻根系K~+低亲和转运系统发挥作用,K~+吸收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呈不饱和特征;但在相同K~+浓度下,水稻根系的K~+吸收速率随NH_4~+浓度的增加而下降。3)水稻根系对NH_4~+的吸收速率随着NH_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NH_4~+浓度下,水稻根系对NH_4~+的吸收速率受K~+浓度的影响很小。【结论】NH_4~+抑制水稻苗期根系K~+的高亲和转运和低亲和转运,NH_4~+对K~+高亲和吸收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铵竞争细胞膜上的钾载体所致;外界K~+浓度的变化对水稻幼苗的NH_4~+吸收速率影响很小。水稻铵钾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NH_4~+对K~+吸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钙在橄榄树器官中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了果园土壤及橄榄树体各器官中钙量和不同组分钙的含量。结果表明:0~30cm土层中钙含量最高为0.65mg/g。橄榄器官中叶的钙含量最高为4.523mg/g,其次为根、果、结果枝。地上部器官钙含量由主干一主枝一结果枝一叶片逐渐增加。在各器官中钙主要以醋酸溶钙和盐酸溶钙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7.
杂交早稻吸氮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杂交早稻吸氮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早稻威优49亩产500千克左右,植株每亩总吸氮量平均为9.78千克,其中土壤供氮量占52.45%。杂交早稻一生中前期吸氮量占50.72%,中期占31.08%,后期占18.30%,以中期施氮对叶片含氮率影响最大。在高氮水平下,中期施氮导致茎鞘醣含量急剧下降。抽穗前植株吸氮量与每亩发育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结实率受每朵颖花占有抽穗前醣量的影响。最适 LAI 为6.5~7.5。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To clarify the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the transport of orally intubated protein into the blood circulation as macromolecules in development, immunoglobulin Y (IgY) extracted from chicken eggs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to juvenil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 For the first experiment, which was performed before the commencement of artificial feeding, the oral delivery of 2.0 μg/0.1 g bodyweight of IgY resulted in a rapid increase in plasma IgY to a maximum of 2.30 μg/mL. However, the transport of IgY into the bloo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xperiments that followed, which were performed after 12, 25 and 42 days. During this period, bodyweight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by a factor of eight, and rapid growth of the stomach was observed histologically. Possible contrib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limentary canal to the diminishment of intestinal protein assimil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
A new type of versatile vacuum electric furnace for chemical heat treatment i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low vacuum structure heating outside, the NH_3 auto-disintegrating instrument, the technology of ultra-red heating, TTL automation and the diverse distr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提纯了六种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的MTsPc(M=Mn,Fe,Co,Ni,Cu,Zn)分子,并利用吸收光谱对不同浓度和pH下水溶液中MTsPc分子的聚集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TsPc在水溶液中形成分子二聚体的能力顺序为NiTsPc>CuTsPc>ZnTsPc>CoTsPc。根据吸收光谱结果,可将六种MTsPc分成三类。第一类为ZnTsPc、CuTsPc和NiTsPc,这三种分子在溶液中只能形成正常面对面二聚体,而不能与氧加合。第二类为CoTsPc,其在溶液中既可以形成分子二聚体也可以与氧加合,而生成分子氧桥二聚体。第三类为MnTsPc和FeTsPc,这两种分子在溶液中多数以含氧桥二聚体形式存在,且多为原子氧桥二聚体。溶液pH值的变化可以改变溶液中MTsPc分子的存在状态。对于第一类MTsPc,酸碱性条件均促使其分子二聚体的形成,而对于第二、三类的MTsPc,酸性条件使得其形成分子氧桥二聚体,碱性中则形成原子氧桥二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