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6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的分子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gus基因的pBI121质粒DNA导入辽豆14,从处理的100朵花中获得53粒种子。经PCR检测53粒种子的幼苗,共检测出6株阳性植株。采用RT—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所获得阳性植株进行检测,其中2株幼苗(T0代17号和33号)均出现阳性结果,进一步对这2株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同样获得了阳性结果。上述检测结果表明,gus基因已整合到染色体上并得到了表达。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了PCR跟踪检测,结果从17号株系的28株中检测出19株阳性植株,33号株系的35株幼苗中检测出17株阳性植株,表明gus基因可以在转基因植株后代遗传。本研究结果为大豆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化学合成法合成了包含pCAMBIA0390左右边界T-DNA和LoxP/FRT(LF)位点的DNA片段Ⅰ,利用SacⅡ和SphⅠ酶切位点,去除了pCAMBIA0390左右边界T—DNA和多克隆位点之间的序列,然后连接DNA片段Ⅰ和载体片段,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GM323-LF-enTP。随后,再合成含有适合在单予叶植物中表达的由玉米Ubi-1启动子驱动的融合标记基因(Bar::gus)和水稻actin-1启动子驱动的助抗虫蛋白基因(Cry1A6)表达元件的DNA片段Ⅳ,在pGM323~LF—enTP的基础上,利用5以Ⅰ和PstⅠ位点构建了同时含有LF位点、Bar::gus以及Cry1Ab基因表达元件的表达载体pGM626-LF—ABt。利用含有pGM626-LF—ABt的农杆菌遗传转化烟草和玉米,以草丁膦作为抗性筛选剂,非转化细胞得到了有效抑制,快速获得了转基W植株,利用GUS组织化学检测和RT—PCR分析了转基因植株中标记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pGM626-LF—ABt可以用于农杆菌介导的单、双子叶植物遗传转化。本研究为培育安全抗虫转基因植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幼胚瞬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Vasil et al.(1996)利用基因枪将获得小麦对除草剂Basta具有抗性的再生植株以来,基因枪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研究发展很快(Altpeter et al.,1996)。在小麦基因枪转化中,优化基因枪转化因素,提高转化效率仍然是基因转化的关键问题。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金粉用量、质粒DNA浓度及轰击枪数对小麦幼胚瞬时表达的影响,通过GUS染色和细胞压片,分析了gus基因的瞬间表达。  相似文献   
4.
将OsN1基因上游881 bp启动子(OsN1p)序列取代pBI121中gus基因上游的35S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N1p,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获得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由该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能在愈伤组织中较低水平地表达;稻瘟病菌接种转基因植株24 h后,GUS活性为未接种前的4.2倍;5 mmol.L-1水杨酸(SA)和0.5 mmol.L-1茉莉酸甲酯(MeJA)分别喷施转基因植株叶面6 h后,GUS活性分别为处理前的5.9和2.4倍。表明,OsN1p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同时明显具有受稻瘟病菌、SA和MeJA诱导表达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高月  毕静华  刘永立 《果树学报》2007,24(4):553-556,F0003
为了提高阔叶猕猴桃的遗传转化效率,以阔叶猕猴桃叶柄为试材,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遗传转化技术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叶柄预培养3~4d、用农杆菌悬浮液(D600nm值0.5)感染10min、共培养48h、共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乙酰丁香酮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gus基因表达率。在供试的1200个叶柄中获得了49个抗性芽,转化频率为4.1%。对转基因抗性材料进行PCR检测和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了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阔叶猕猴桃的基因组中,并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入手, 利用不同种类的农杆菌菌株感染小麦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 研究了农杆菌菌系、小麦基因型和外植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从中优选出了对小麦愈伤组织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系AGL0和MOG101, 以及高敏感受体基因型Alondra和扬麦158等. 实验结果还表明, 预培养10~15天的幼胚愈伤组织具有  相似文献   
7.
双向启动子构建及在毛白杨中瞬时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PCR扩增、酶切及连接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分别将β葡萄糖苷酶基因(gusA)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与双向启动子两端融合,构建成双可视报告基因融合双向启动子的植物二元表达载体pBDGG.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毛白杨叶片以鉴定所构建的双向启动子的功能. 对农杆菌侵染3~4 d的毛白杨同一叶片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紫外激发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结果表明gusA基因和gfp基因都能够进行瞬时表达,表明该双向启动子可在毛白杨中实现双向表达. 该文还讨论了双向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为实现植物基因工程的“一箭双星”(即一个启动子同时双向表达两个或多个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A cryV gene,specifically toxic to Lepidoptera and Coleoptera,was incorporated into binary vectors with different promoters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he β-glucuronidase(gus) reporter gene.These constructs were integrated into potato cv.Spunta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Highest expression of cryV gene,determined by mRNA levels and insect mortality,was obtained using the CaMV 35S promoter without the gus gene configuration.Detached leaf and tuber bioassays showed a mortality rate of up to 83% and 100%,respectively,for potato tuber moth(Phthorimaea operculella Zeller) in the transgenic lines.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gus gene negatively affec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he cryV gene.Bt expression was also facilitated by using the(ocs)3 mas super promoter,whereas the Bt expression regulated by the patatin promoter(tuber-specific) was too low to have any effect upon the mortality of potato tuber moth.These results represen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level of host plant resistance for the control of potato tuber moth via Bt transgenes.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的为组成型启动子,但是组成型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在各组织中持续恒定的表达可能引起植物发育迟缓等问题,因此克隆来源于作物本身的组织特异型启动子逐渐受到重视。根据本实验室基因芯片数据库找到一个在水稻绿色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TIGR Locus:LOC_Os06g21110),用 PCR 技术从水稻明恢 63(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基因组中克隆得到其上游启动子命名为GSP (green-tissue specific promoter),长度为1 951 bp。将GSP与带有β-glucuronidas(gus)报告基因的的植物表达载体连接,经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转化水稻中花11 (O. sativa L ssp. japonica)成熟种子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水稻阳性植株,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证明,GSP是一个叶鞘和叶片特异表达启动子。对其进行5’端缺失分析,构建了7个缺失载体,通过验证缺失载体的表达谱,证明592 bp长度的启动子就足以维持鞘叶特异表达模式,初步鉴定出了该启动子的核心功能区域。本研究所克隆出的GSP 启动子是一个未曾报道过的鞘叶特异表达启动子,基因工程中利用此类启动子可以在改良水稻性状的同时减少对水稻生理方面的副作用,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蓝浆果农杆菌介导法基因转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浆果品种蓝丰的叶片为转化受体,通过对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外植体暗培养时间、卡那霉素(Km)选择压以及头孢霉素(Cef)浓度等因素研究,确定转化的最佳试验参数.试验结果:农杆菌侵染5 min,共培养4 d,暗处理21 d时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最高;在筛选初期添加Km 20 mg/L、Cef 250 mg/L,既能得到不定芽,又达到筛选的目的.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方法对蓝浆果的Km抗性植株进行检测,初步证实AtNHX1基因已经整合到2株蓝丰株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