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7篇
  18篇
综合类   45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31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工业发展迅猛的情况下,农业依旧是我国的产业支柱,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极大帮助。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部分,而养殖业中,鸡养殖有占据极大比例,且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年,鸡的一些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细菌性腹泻是常见的1种,会影响鸡群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其死亡,危害极大,给养殖户乃至养殖产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做好鸡细菌性腹泻预防与治疗工作尤为重要。该文对鸡细菌性腹泻的特点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In this study, primary and immortalized bovin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BIECs) were characteriz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surface carbohydrate moieties. Primary BIEC-c4 cells showed staining greater than 90 % for 16 lectins but less than 50 % staining for four lectins. Immortalized BIECs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ectin binding profile for few lectins compared to BIEC-c4 cells. BIEC-c4 cells were studied for infectivity to E. coli, Salmonella enterica, bovine rotavirus, bovine coronavirus, and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ovine strain E. coli B41 adhered to BIEC-c4 cells and Salmonella strains S. Dublin and S. Mbandaka showed strong cell invasion. BIEC-c4 cells were susceptible to bovine rotavirus. LPS stimulation upregulated IL-10, IL-8, and IL-6 expression and Poly I:C upregulated TLR 8 and TLR 9 expres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knowledge on the glycoconjugate expression profile of primary and immortalized BIECs and infectivity and immune responses of primary BIECs to bacterial and viral pathogens or ligands.  相似文献   
3.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病鸡的粪便和肠内容物,接种Marc145细胞,盲传数代后,从山东不同地区发生流行性腹泻的鸡群中分离到轮状病毒,并对分离的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的形态呈车轮状、大小为70-80nm;其病毒基因组的电泳图谱为5:1:3:2;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传到第9代时的TCID50为10^-4.62/0.1mL;该分离株病毒对氯仿、乙醚有抵抗力;对pH3.0处理60min稳定;50℃ 30min能使其感染力下降10^2;1mol/L MgCl2不能增强其对50℃ 60min的抵抗力。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两周龄SPF鸡,24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水样腹泻,与自然发病相同;剖检可见病鸡脱水、小肠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泡、肠粘膜变薄;组织学变化为肠绒毛上皮坏死、脱落,绒毛平均长度减少而隐窝深度增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自然发病相同。因此确定发生在山东鸡流行件腹泻的病原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4.
选用60日龄杜洛克、长白仔猪,Ⅰ组为试验组,Ⅱ组为对照组。对照组饲养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1%的丰本生力酵素。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其增长幅度杜洛克为13.1%,长白猪为8.12%。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但瘦肉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3.1%。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杜洛克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8%,长白猪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3%。  相似文献   
5.
益生素预防畜禽腹泻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革兰氏阳性的嗜酸乳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活菌和死菌喂饲了80只雏鸡,用嗜酸乳杆菌的活菌和死菌喂饲了37头仔猪和24头犊牛,观察这些细菌防畜禽腹泻的效果。结果证明这两种细菌的活菌与死菌都有预防腹泻的功能,嗜酸乳杆菌的效果好于枯草杆菌。两种菌的活菌和死菌都有预防作用说明是菌体成分或代谢产物可能是预防腹泻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复方诺氟沙星防治仔猪黄白痢及腹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方诺氟沙星乳剂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该制剂对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杀灭作用,以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最为典型,其抑菌直径为(34.15±0.19)和(35.00±0.19)mm。与其它抗菌药物作药敏试验比较,差异极显著。临床试验表明:该制剂对仔猪黄痢、白痢及仔猪腹泻的疗效确实,其防治的总有效率为95.5%。  相似文献   
7.
瞿麦治疗仔猪黄白痢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用瞿麦单味中药与庆大、链霉素抗生素治疗仔猪黄白痢的效果比较,表明中药瞿麦的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达95%以上,明显高于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西药的疗效(P<0.01),是临床治疗黄白痢较理想的中药药剂.  相似文献   
8.
按 0 .2 m g/ kg单剂量对健康仔猪肌注亚硒酸钠溶液后 ,研究了其在血液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结果表明 :血液动力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其理论方程为 :C=0 .1773e- 0 .0 548t+0 .0 72 7e- 0 .0 0 2 6 t- 0 .2 5 0 0 e- 1 3.882 3t。主要动力学参数为 :吸收半衰期 (t1 /2 Ka)为 0 .0 4 99h;达峰时间 (tmax)为 0 .4 2 37h;消除半衰期 (t1 /2β)为 2 71.9311h;曲线下面积 (AU C)为 31.72 6 0 m g/ L·h;表观分布容积 (Vd)为 2 .4 72 1L/ kg。根据单剂量药动学参数 ,计算多剂量给药参数 ,为临床治疗制定给药方案。先导剂量 (D* )为 0 .5 0 89m g/ kg,维持剂量 (D0 )为 0 .2 mg/ kg,给药间隔 (τ)为 192 h,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c)为 0 .16 5 2 mg/ L。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b(STb)的编码基因、理化性质、免疫学特征、分泌特征、毒性相关氨基酸残基、空间结构、膜受体以及STb致动物腹泻的机理。认为STb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肠毒素,应进一步加强对STb及其致腹泻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给8头生后3d的哺乳仔猪经口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吉”毒株,于感染后18、30、45和96h各扑杀2头,以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及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小肠上皮细胞的病变因感染时间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上皮细胞的脱落和残留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以感染后30h最严重,病毒在这些上皮细胞内的增殖最显著。感染后45h,见有大量新生上皮细胞修补损伤的肠绒毛。感染后96h,小肠绒毛短缩、粗大乃至发生融合。实验仔猪肠系膜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均遭到破坏,在巨噬细胞内见有PED冠状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